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便是有识之士所遵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便是有识之士所遵从的信条。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家风”系列报道后,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请你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8

网友观点

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不管如何,诚信、正直、勤奋等核心的价值观念应被长久坚守。

(1)

社会在发展,家风可以注入新的元素和时代精神。

(2)

 

传统的家风强调长幼尊卑的秩序和礼节,但将这些礼节苛求后辈都做到,则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

(3)

向上、向善的家风,于家庭、于个人都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好的家风也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4)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又能够因时而变。 (2)对待传统文化要不断的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3)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4)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个人发展起积极作用。(各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作答时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要求是对网友观点进行分析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需要对甲乙丙丁观点进行逐项分析,结合观点内容,可以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以及应发挥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个人发展起积极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并归纳总结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传统文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四川省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四川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古蜀文化光辉灿烂,武侯词、剑门关、张飞庙等三国文化影响广泛,雪山草地、川陕苏区等红色文化彪炳史册,道教发祥地青城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峨眉山等宗教文化积淀深厚,水利、织绵、井盐、丝绸、历算等古代科技文明令人叹为观止,二滩电站、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现代高科技工业文化享誉海内外,川剧、川菜、川酒、川茶、皮影、木偶、杂耍等民间文化以及民间工艺美术风格独特。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概括四川文化的特点并分析传承四川文化的意义。(10分)

材料二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丝绸之路由最初的草原之路,沙漠之路变成一条络绎不绝的商道,最后演变成一条事实上的文化交流之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桥梁,更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促进了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2)联系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提高中华文化吸引力?(10分)

 

查看答案

莫言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说明(   )

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之一

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4128起至2014年全国“两会”结束,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按照“重拳出击、依法处理、打出影响、打出声势、打出效果”的要求,在全国开展了打击互联网传播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开展该活动是基于(   )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腐朽文化侵蚀人们的精神世界,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国家对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3119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重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材料强调了(   )

①文化发展要为人民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文化发展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③文化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放弃对经济利益的追求

④文化发展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宣传阐释中国特色文化,要讲清楚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之所以要讲清楚我国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是因为(   )

①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的基本依据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