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公元前140年张骞出使西域发轫,古丝绸之路...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公元前140年张骞出使西域发轫,古丝绸之路,这条商旅通道,作为连接亚欧贸易的桥梁、融汇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在随后的1000多年时间里,写了千古传诵的壮美篇章。中国的五彩丝绸、精美瓷器等商品,造纸、印刷等科学技术翻过重重高山、茫茫戈壁源源不断地经由中亚传入欧洲,而原产于中亚的葡萄、苜蓿等农作物也远渡漫漫沙漠、无垠草原传入中国。在此过程中以合作共赢、开放包容、开拓进取、共享和平为文化品格的丝路精神逐渐形成并以其独特魅力被广为传承。

又是千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今天,这条沉寂的商贸古道,因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而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沿线各国、尤其是地处古丝绸之路核心区域的中亚各国对此强烈响应。他们受中国发展激动,强烈希望能分享中国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希望借助中国的技术、资金优势,推动本国经济发展……此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更是国内发展的现实需要消化产能过剩、统筹区域发展、破解能源紧缺,乃至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都需要强大杠杆方能撬动。因此,我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新的国家经济和外交战略,既是对历史血脉的有力接续,对世界发展的果敢担当,也是对现实机遇的主动把握。

应如何有效启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发展引擎?有关人士指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当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最为迫切需要的就是域内各国尽心合作,实现政策、道路、贸易、货币、民心五个“相通”。

当有人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声欢呼时,也有有识之士冷静指出,丝绸之路从来不是坦途,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路精神才是成就传奇的关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弘扬丝路精神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10分)

(2)有人说,态度决定高度。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需要沿线有关国家的认同和协作。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有关国家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持有的“态度”。(12分)

(3)当前,青少年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知晓程度还不高。西部某省重点高级中学准备对学生进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宣传教育,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为该校提两条建议,并简述理由。(4分)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给社会发展以重大影响(或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活动、交往方式。(5分) 弘扬以合作共赢、开放包容、开拓进取、共享和平为文化品格的丝路精神,有利于“带”内各国增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勇气(或区域内国家政府和人民增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动性、创造性);正确处理彼此矛盾分歧,维护“带内”和平稳定,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创造安定的国际环境;加快开放步伐,实现域内“五通”,促进经济带建设。(5分) (2)①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有关国家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有关国家既要对丝路建设充满信心,积极支持丝路建设,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丝路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有关国家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积极推动丝路建设。 ④事物的联系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有关国家应加强合作,化解分歧,尽快实现“五通”。 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有关国家要正视并着力解决困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①-③每点4分,答齐即可得满分。考生若答④、⑤两点,可酌情加分,但最终得分不得超过此题总分12分。) (3)举办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专题讲座或板报。理由: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 组织学生收听或查阅有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广播、电视或网页。理由: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每点2分。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我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新的国家经济和外交战略,既是对历史血脉的有力接续,对世界发展的果敢担当,也是对现实机遇的主动把握。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弘扬丝路精神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我们要选准角度,从文化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有利于“带”内各国增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勇气,正确处理彼此矛盾分歧,维护“带内”和平稳定等方面分析说明。 (2)题目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说明有关国家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应持有的“态度”。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发展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发展的总趋势,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要求对丝路建设充满信心,积极支持丝路建设,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丝路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方面分析。 (3)青少年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知晓程度还不高。西部某省重点高级中学准备对学生进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宣传教育。设问要求我们从文化生活角度为该校提两条建议,并简述理由。我们要选准角度,围绕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提出建议,从举办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专题讲座或板报。理由: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组织学生收听或查阅有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广播、电视或网页。理由: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等方面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与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主要有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对人的影响,发展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有关各方的积极参与。根据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有关各方应如何积极参与,完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2分)

(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法治保驾护航。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完善的法治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14分)

 

查看答案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从唯物史观角度讲,习近平关于文艺作用和要求的讲话的依据是(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反作用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相对性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站在人民利益立场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美学上在讲到艺术创作灵感和境界时有所谓“静照”一说。它认为,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其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然而,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由“心远”接近“真意”,艺术家由此创造出引人入胜的作品。“静照”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特点可以佐证(   )

A.艺术作品不依赖于人的主观努力

B.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矛盾双方的统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D.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查看答案

2014年11月1日,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器经过8天飞行,历经地月转移、月球近旁转向、月地转移、再入返回、着陆回收五个阶段后,在内蒙古中部成功着陆。这标志着我国探月航天器再入返回诸多关键技术获得突破,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绕、落、回”计划的第三步“回”正式启动。我国探月工程的实施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

系统具有有序性,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整体离不开部分,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

部分构成整体,要以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联系具有条件性,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4年9月22-23日,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江苏常熟举行。期间,举行了“翰墨千秋金石永年——第五届汉字艺术节书法篆刻作品展”等系列活动,围绕“汉字艺术的当代传承”这一主题,就中国语言文字的骈俪之美、当代书法的哲学思辨等话题展开广泛讨论。两岸文化界近百人出席了开幕式。本届汉字艺术节的举办盛况表明(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汉字是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绵延不绝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