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食品安全法曾被公众寄予厚望。《食品安全法》...

材料一在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食品安全法曾被公众寄予厚望。《食品安全法》自2008年公布草案,经历多次再审。因中间经历了三鹿奶粉事件,直到2009年2月28日,跨越两届常委会、经历了四次审议的食品安全法,才以一个“相对完美”的状态高票通过。近年来,各地又不断曝出镉大米、毒生姜等新的食品安全事件,网购食品成为潮流、婴幼儿食品质量问题频发。“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影响和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去年10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向公众征求意见。公众对该法的关切程度亦非常之高,社会各界共提出5600多条修改意见,有效文字总计84万字。

材料二相关法律演变

 

          

1965年

国务院批转试行《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

198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颁发

1995年

食品卫生法实施,注重产品卫生检查和管理,有关安全制度的规定不足。

2006年

修订食品卫生法列入年度立法计划。后将修订食品卫生法改为制订食品安全法。

2008年

食品安全法草案公布,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后因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又进行了多方面修改。

2009年

食品安全法高票通过,食品卫生法废止,由重在外部监管转向全程监督。

2013年

修订食品安全法列入立法项目,公开征意见。2013年3月,国务院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做出重大调整,组建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对食品安全监管,由过去的生产、流通、消费环节分段管理,改为统一管理。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唯物论道理?(6分)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实践和认识关系的?(8分)

 

(1)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食品安全法》五年四审,说明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意识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2分) ②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法律的修改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能动的,针对食品企业生产中的违法经营行为作出相应的调整。(2分) 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食品法修改,体现了重视正确意识在实践指导中的重要作用。(2分) (2)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食品安全法》的每次修改都是在实践推动下产生的。(2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实践的发展,食品法律法规的局限性不断暴露,推动了认识的不断发展。(2分)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真理。(2分) ④认识的发展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反复性。在实践中,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不断增多,推动了认识和实践的发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对于哲学试题,考生首先要注意确定考试的范围,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哪一部分,然后立足于该知识点进行作答,选择最适合题意的知识点来作答,注意结合材料。本题以《食品安全法》的修改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考查辩证唯物论知识。整合辩证唯物论知识可从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和规律的客观性等角度,结合食品法修改的过程和意义进行分析。 (2)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包括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两个方面。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然后结合材料中《食品安全法》的修改和完善过程具体分析,实现原理与材料的一一对应。 考点:唯物论、认识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12分

 

查看答案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十八届中全会重要讲话精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因此,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态度是(   )

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原则

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成为我们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

根据实践的发展,在坚持中发展、完善

④做到坚持一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出发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2014年9月18日,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第七届北京人权论坛在京闭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中国梦中国人权事业的新进展”。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人权事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促进和保障人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现充分的人权保障,我们时时都有许多困难要克服。这说明(   )

A.整体决定部分

B.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2.人类历史反复说明,人权保障不一蹴而就。从应有人权,到法有人权,再到实有人权,必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启示我们(   )

①量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量变必然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

④要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做起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再曝惊人言论,称地球将在200年内毁灭。霍金说人类已经步入越来越危险的时期,由于人类基因中携带的自私、贪婪的遗传密码,人类对于地球的掠夺日盛,资源正在一点点耗尽。因此,只有世界各国共同参与,达成共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使人类幸免于难。这启示我们(   )

①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②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③自觉尊重客观规律,改变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④要使主观符合变化发展了的客观实际,着眼于整个生态系统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2014年10月10日,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六届会议在德国汉堡举行。本届峰会以“中国与欧洲相遇”为主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经济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有人担心的“硬着陆”,而是会给国际经济带来正面影响,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这有利于中欧经贸合作和互利共赢。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近40年的中欧关系,已由一棵小苗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棵树上挂满了累累果实。这说明(   )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一定一帆风顺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李克强强调,中欧都主张世界多极化,也主张投资便利化。中欧企业相互进入、相互投资,这是大趋势。这启示我们(   )

运用发展的观点,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和上升的趋势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在理论基础上追求和发展真理

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合理想象的直接现实性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