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北京时间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和2014年11月25日23时19分,...

北京时间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和2014年11月25日23时19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北纬30.2度,东经101.7度分别发生6.3级、5.8级地震。截至11月28日18时,康定地震累计造成5人死亡,80人受伤新增2名一般伤员,受灾群众总计已达197845人。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会对震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害。由大地震给人类带来的严重灾难,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同时人类也陷入深思人类能否准确预测地震呢?研究人员永不言弃。虽然到目前为止,人类并未发现非常有效的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但绝大部分科学家坚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一定能够找到一种准确预测的方法,绝大部分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

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人们为什么会对地震预报产生了疑虑?科学家又为什么会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13分

 

(1)疑虑的原因: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人类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对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就决定了人们对地震产生的真正原因准确全面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4分) (2)持“乐观态度”原因: ①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类可以通过努力发现和把握地震运行规律。 ②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类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于先进的科技工具和手段,是可以把握和认识地壳运动规律的,进而能够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 ③实践决定认识。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类一定能找到一种准确预报地震的方法。(每点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知识指向明确,即“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即唯物论和认识论。回答本题考生首先要确定范围,然后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所以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所以人们对地震预报会产生疑虑。科学家对地震预测持乐观态度,依据材料“永不言弃、科技进步、准确预测”等信息,调动意识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阐明原因。 考点: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和上升性、意识的能动性、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年11月13日人民网载文指出,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了新一轮改革大幕,绘就了“五位一体”改革的壮丽图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应当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是深化改革。深化改革就是要啃硬骨头,这就需要“变”。“不变”就是坚守原则。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结合材料,运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落实三中全会精神为什么应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9分

 

查看答案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建设性。100多年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改变了历史进程和亿万民众的命运。历史已经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面对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宣告“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呼吁“现在该维护马克思的幽灵们了”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马克思依旧是当今不可超越的思想家。巴西著名经济学家多斯桑托斯则指出,马克思的思想仍然是分析当今世界发展和变化的真正的、卓有成效的工具。

材料二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1)结合材料一,分析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仍然是当代深刻察析资本主义的科学方法。(9分)

2请结合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联系材料二,剖析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性。9分

 

查看答案

人们一直在寻找暗物质,并对其特性提出了多种假设,但还没有得到实验证明。中国科学家正在四川锦屏山地下2400米的暗物质探测地下实验室进行一项粒子和天体物理学氙气试验项目简称PandaX):寻找暗物质的存在证据。暗物质是宇宙中最难以捉摸的物质之一,科学家试图找到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s存在的证据,但科学家对其粒子知之甚少。PandaX已于2014年初开始收集数据,项目的第一批结果将在2014年年底公布。对暗物质的认识说明(   )

科学实验是人类思维在认识和改造社会中创造性的表现,是推进人类对暗物质认识的动力

人们对暗物质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制约

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使盲目的实践也是存在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一句话,道出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这一事例说明了(   )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

基于实践的认识发展是循环往复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谷子是起源于我国的古老作物,脱壳后为小米。但长期以来,科研人员对谷子遗传资源的群体结构缺乏了解,限制了对谷子基因资源的高效发掘和深度利用。近期,我国科学家率先绘出谷子基因组重要图谱,这对未来禾谷类作物的品种改良、能源作物的遗传解析产生深远的影响。材料揭示了(   )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

认识水平制约实践活动的效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