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曾组织国内67个部...

(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曾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1万多名专家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努力做到符合规律、符合国情。8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十二五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唯GDP论”的发展思路下,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形势下,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进一步凸显,“唯GDP论”的发展思路已难以为继。在“十一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限制性指标与官员的政绩紧密挂钩,“十二五”规划调低了经济增速目标,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以实践、人民、历史三把尺子为标准,把着力点转向利长远、打基础、促民生的工作,正在逐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行动。

(1)结合材料一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9分)

(2)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过程。(6分)

 

(1)①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并深入基层单位实地调研,做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寻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做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立足国情,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举措,做到了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使我们逐渐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思路的重要性。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实践证明,“唯GDP论”的发展思路难以为继,必须把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统一起来。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我们要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每点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本题的切口较小,考查学生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具体要求的理解与记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需要尊重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实际出发,而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离不开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从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等方面结合材料去分析说明。 (2)本题要求学生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过程。本题限定的答题范围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它既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包括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解答本题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中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思路转变的表述,从中找出关键性语句,来明确答题的具体思路。本题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等方面的问题促使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启示学生可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等方面去分析说明;本题材料中“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实践证明,“唯GDP论”的发展思路难以为继”,启示学生可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方面去分析说明;本题材料中“新的经济发展思路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能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启示学生可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以及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等方面去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的历史,就是灾难与发展共存的历史。尽管包括强烈地震、暴风行、疾病肆虐等许多灾难已经过去百年之久,它们给我们心灵所造成的创伤,依然在隐隐作痛。尽管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人类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准确预报,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然而,人类正是在灾难面前和与灾难的搏斗中,不断地步入更高的文明时代——因为地震,我们不断发明更好和更先进的预测和预报仪器;因为瘟疫,我们发明了一种又一种的疫苗和新药。

   我们深信,无论怎样的灾难,都不能令人类退缩。灾难只能令我们思考,赋予我们更高级的头脑和更坚强的毅力。而人类,也在与灾难的斗争中,一步步走向新的文明。

1)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类尚不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准确预报的原因。(8分)

(2)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说明我们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10分)

 

查看答案

(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谈谈怎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9分)

 

查看答案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哲学基本派别角度看,材料中分别出现了哪些哲学观点?简要分析其基本主张。(8分)

 

查看答案

伴随神飞船安全返回的还有人参、福建名茶、茄子、番茄、黄瓜、西瓜等种子。航天育种,是指利用空间环境中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场等多种因素,诱使农业生物遗传变异,再通过严格的地面选育,获得优良农作物品种的过程。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通过百度对“金融危机预测”进行搜索,可以获得近400万条相关内容,也许正是因为金融危机现象复杂,变幻莫测,才吸引更多的人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从哲学上看,这一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   )

A.正确认识经济运行规律可以促使各国经济走向复苏

B.透过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C.对金融危机的正确认识是世界经济由衰退转向复苏的根本动力

D.通过不同的研究成果深入感受金融危机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