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曾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1万多名专家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努力做到符合规律、符合国情。8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十二五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在“唯GDP论”的发展思路下,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形势下,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进一步凸显,“唯GDP论”的发展思路已难以为继。在“十一五”规划中,节能减排的限制性指标与官员的政绩紧密挂钩,“十二五”规划调低了经济增速目标,更加重视民生和社会目标。不片面追求GDP数据,以实践、人民、历史三把尺子为标准,把着力点转向利长远、打基础、促民生的工作,正在逐步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行动。
(1)结合材料一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9分)
(2)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过程。(6分)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类的历史,就是灾难与发展共存的历史。尽管包括强烈地震、暴风橫行、疾病肆虐等许多灾难已经过去百年之久,它们给我们心灵所造成的创伤,依然在隐隐作痛。尽管在现有的科学水平下,人类还不可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准确预报,当前的地震预报尚处于低水平的探索阶段。然而,人类正是在灾难面前和与灾难的搏斗中,不断地步入更高的文明时代——因为地震,我们不断发明更好和更先进的预测和预报仪器;因为瘟疫,我们发明了一种又一种的疫苗和新药。
我们深信,无论怎样的灾难,都不能令人类退缩。灾难只能令我们思考,赋予我们更高级的头脑和更坚强的毅力。而人类,也在与灾难的斗争中,一步步走向新的文明。
(1)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人类尚不能对多数破坏性地震作出准确预报的原因。(8分)
(2)运用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说明我们该如何应对自然灾害。(10分)
(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谈谈怎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9分)
(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太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哲学基本派别角度看,材料中分别出现了哪些哲学观点?简要分析其基本主张。(8分)
伴随神十飞船安全返回的还有人参、福建名茶、茄子、番茄、黄瓜、西瓜等种子。航天育种,是指利用空间环境中宇宙辐射、微重力和弱地磁场等多种因素,诱使农业生物遗传变异,再通过严格的地面选育,获得优良农作物品种的过程。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②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过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通过百度对“金融危机预测”进行搜索,可以获得近400万条相关内容,也许正是因为金融危机现象复杂,变幻莫测,才吸引更多的人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从哲学上看,这一研究的最终目的在于( )
A.正确认识经济运行规律可以促使各国经济走向复苏
B.透过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C.对金融危机的正确认识是世界经济由衰退转向复苏的根本动力
D.通过不同的研究成果深入感受金融危机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