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

材料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但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度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目前,我国已进入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对少数民族流动,不能采取关门主义,要积极探索管理方式,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城市。

材料二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政策。要深化改革,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发挥民族地区的特殊优势,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民族地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用好少数民族干部,重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

1结合材料一,从辩证唯物论方法论的角度说明,新时期应如何做好民族工作?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12分)

 

(1)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必须认识到我们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的实际。(5分) ②要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要认识一些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度大的实施,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积极探索管理方式,让少数民族更好地融入城市。(5分) ③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要充分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4分) (2)①发挥政府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不断深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2分)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民族地区的优势,提高自我发展能力。(3分) ③发挥政府组织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能,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民族地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2分) ④发挥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2分) ⑤促进民族地区发展,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要用好少数民族干部,重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范围明确,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即教材四、五课的知识),侧重回答方法论。回答时,只要把材料一中的信息与教材中的方法论一一对应即可。材料中一些民族地区群众困难多、困难群众多,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难度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说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材料中要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说明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2)解答此题,必须解读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依据信息回扣教材知识。材料中要深化改革,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体现了政府的经济职能;发挥民族地区的特殊优势,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自我发展能力,说明应坚持的三原则和民族政策;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民族地区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体现了政府的文化职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持续发展能力,体现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用好少数民族干部,重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也是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一项措施。 考点:本题考查辩证唯物论方法论,民族原则、民族政策,政府的职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相比,京津冀地区城市间公共资源分配不均等矛盾较为突出,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制约区域发展。2014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座谈会 ,确定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指导下,北京与河北、北京与天津、天津与河北已分别完成多个合作框架协议,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走向实质阶段。

在三地双边协议中,都有推进市场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备忘录。市场要素对接对流是三地双边合作的重点。津冀提出,推进区域金融一体化、科技创新一体化、人力资源市场一体化、旅游市场一体化、市场环境一体化等,实现金融信息共享、创新要素自由流动、高端人才资源共享、旅游市场互动,清理和废除不适应市场资源配置要求的各种规定和做法。

(1)结合材料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12分)

(2)结合材料,请运用市场经济的理论说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为什么要推进市场一体化发展?(12分)

 

查看答案

观察图,从哲学角度看,图中之人(   )

满分5 manfen5.com

A.否认意识活动的选择性    B.否认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否认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D.否认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查看答案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只有科学实验才能发现规律

 

查看答案

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的苏州园林,其设计学科网源自江南风景中的曲径流水、雕窗匾额、楹联书画……置身于其中,“风载书声出藕花”的江南情思油然而生。 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世界的桥梁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D.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查看答案

农谚说“蚯蚓叫,大雨到。”一位农民气象员对此感到怀疑。经过反复观察和实验,他发现下雨前鸣叫的是蝼蛄而不是蚯蚓,于是把这条农谚改成“蝼蛄叫,大雨到。”经过进一步观察和研究,他又发现“春秋蝼蛄叫,大雨定会到”,但“盛夏蝼蛄叫,大雨不会到”。这表明(   )

亲身的实践经验比他人的实践经验更可靠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