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
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则否认这一点
③唯物主义都是辩证的,唯心主义都是形而上学的
④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包括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每个正常的人从童年时代起,往往会进行着一些追问和思考:“天会塌下来吗?地会陷下去吗?天塌地陷后,我们怎么办?”“动物会说话吗?”这说明( )
①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自发的、自觉的行为
②追问和思考是认识的源泉
③人们的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
④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①③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保护传统村落 传承中华文明
甘肃天水市庙坪村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这里的灵源侯高皇庙,是为纪念唐代战将雷万春而建的。村里的三块石碑,记载着村子北宋以来的历史;每户门楣留下“耕读第”、“清平乐”、“映南极”等字样,传递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是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面临着村落文化后继乏人的严峻现实。“怎样才能在保存‘形’的同时,让‘神’延续下去呢?”一位回村省亲的村民站在破旧的老宅前,发出无尽的感慨。
材料二:关注历史 关注传统 关注民生
随着传统村落消失的日益加重,保护传统村落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但如何有效保护还在摸索。有的地区以近乎残忍的冻结方式来进行保护:比如要有“依依墟里烟”的景象,村民就不能用煤气做饭,只能烧柴火;要看见老牛耕作,村民就必须舍弃先进农机具而用牛犁地。片面保留原貌,使村民享受不到现代文明。把村庄和村民像小件文物一样陈列起来供参观,让他们停留在以前的某个时代。
传统村落应该得到保护,但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也要提高传统村落居民生活质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意义。(8分)请你从志愿者的角度,为保护传统村落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4分)
(2)在对待传统村落的问题上,既要着重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要改善民生。请结合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加以说明。(14分)
(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我国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经营者弃主业、弃实体,转而投向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的现象愈演愈烈,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严重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引起国家高度重视。
材料一:某校某班以“实体经济发展现状调查”为主题,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调查结果如下:
原 因 | 具体表现 |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不协调 | 金融资本利润率为22%,而实体经济利润率仅为6.4%,资本过度流向虚拟经济。 |
产业层次较低, 创新能力弱 | 处于价值链高端的高附加值的品牌、设计、管理、营销等环节被外商占有。中国从事加工贸易的制造业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利润分享微薄。 |
国内外市场 需求不足 | 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复苏困难重重,外需萎缩。国内消费需求增长乏力,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造成国内实体企业产能严重过剩。 |
过度垄断导致 不公平竞争 | 行政性垄断经营日益挤压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民营资本进入垄断领域遭遇重重门槛,民间资本投资无门甚至被“挤出”。 |
小微企业 融资渠道狭窄 | 信贷供给倾向于大企业、大项目,小微企业“融资难”、“渠道窄”。 |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关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论述: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为实体经济服务,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作用。
——十七大报告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
——十八大报告
金融改革的方向是降低金融行业准入门槛,形成多元化、竞争性的金融体系,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要。 ——专家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国家应如何应对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1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在协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上怎样发挥党的领导作用?(12分)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旧址就是春秋战国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一个帝王无信、自取其辱、身死国亡;一个一诺千金、变法成功、国强势壮。这告诉我们( )
①不同的价值选择决定了他们不同的人生道路
②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人物左右着社会的发展进程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④不同的价值观会驱动人们做出不同价值选择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英国科学家发现了人体血液中的一种化学“指纹”,可借此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衰老速度及寿命。并指出,通过进一步了解这些代谢分子,就可以研究出抗衰老药物。该研究成果证明了( )
①科技能将虚幻的东西直接转化为客观现实
②人们对健康的追求推动了认识的发展
③科技创新能改变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
④人们对生命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被推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