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5日1美元对人民币6.1560元,而2014年10月1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1408元。这表明( )
A.外汇汇率下跌,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
B.外汇汇率上涨,美元升值,人民币升值
C.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商品出口到美国,但不利于进口美国产品
D.人民币升值,我国产品出口美国的竞争力下降,但有利于对美投资
随着“神舟十号”的成功发射,“神十”商标的价值也与时俱增。某私营企业用自有资金60万和银行贷款140万(利息30万)购买了这一200万元的商标。其中200万商标价格、200万购置现金、30万利息分别体现了货币的( )
A.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职能
B.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职能
C.流通手段、价值尺度、支付手段职能
D.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职能
2014年9月19日第17届亚运会在韩国仁川开幕,吉祥物是以白翎岛斑海豹为原型,命名为“风”、“舞”、“光”的3个卡通形象。该吉祥物在构思、设计和制作完成后,就迅速进行了商标注册。在这里,作为有偿使用的亚运会吉祥物标志( )
A.是商品,因为具有使用价值
B.不是商品,因为不具有价值
C.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D.是商品,因为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换客网是从事物品交换、旧物交换、物品交易的网站,它使得各地的换客能将他们不要的物拿出来,与其他换客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 )
A.是一种商品流通
B.可以使商品的价值最大化
C.可以使商品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D.违背了等价交换的原则
人民银行于2014年10月10日发行2015中国乙未(羊)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16枚,其中金币9枚,银币7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该套纪念币( )
①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②相当于一般等价物,其本质是商品
③其购买力由国家规定
④具有收藏价值,也可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小学英语教学因为重视分数,忽视语言交流功能,近年来饱受质疑。为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北京市出台了高考英语降分、语文增分的方案,引起了人们巨大的争议,赞同和反对者都不在少数。
[支持英语降分的人认为]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英语和语文、数学有并列地位,实际上是语文地位最弱。英语则因非母语难掌握而成为学生用功甚巨的科目。由此造成一种怪状,中国人写不好汉语不必在意也不必脸红,而考不好英语,却事关重大。”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并非取消英语,而是将英语拉下神坛,还回其语言交流工具属性。”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增加语文分值,有利于让大家学好母语,重视国学。”
“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否有深度掌握英语的必要,将取决于个人需要,无须每个人都以熟练掌握英语为假想目标去用功。”
……
[反对英语降分的认为]
“削弱英语地位会降低人们的英文素养。无论是出国留学还是旅游都需要达到一定的外语水平。”
“现在要做的不是减少英语分值,而是改变目前存在的英语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融入全球化经济竞争是发展的必然之路,在这一背景之下,以弱化英语地位的代价来抬升所谓国学,实在不是智慧之举。”
……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英语降分?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1分)
【答案】
(1)赞成: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语文增分,英语降分利于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让英语回归语言交流工具,会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
③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语文增分,英语降分,对传承中华文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语文增分,英语降分利于让人们感知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2)反对:
①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步培养出来的,降低英语分值会降低人们的英语素养;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降低英语分值会削弱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降低分值不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降低分值不利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明确对英语降分所持的观点并简要阐明理由。本题材料并未限定学生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考查的知识面较广,解答难度较大。解答本题学生必须紧紧围绕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分析,以从中找出关键性语句,进一步明确答题的方向。本题材料中对英语降分持赞成观点,诸如:“实际上是语文地位最弱”、“将英语拉下神坛,还回其语言交流工具属性”、“让大家学好母语,重视国学”、“无须每个人都以熟练掌握英语为假想目标去用功”等,启示学生可从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的特征等角度去分析说明;本题材料中对英语降分持反对观点,诸如:“削弱英语地位会降低人们的英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融入全球化经济竞争是发展的必然之路”等,启示学生可从文化的特征、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多样性以及中华文化的特征等方面去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特征、文化的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的作用以及中华文化的特征等相关知识。
【题型】简答题
【适用】一般
【标题】2014-2015学年山西省山西大学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文化自信,是兼容并蓄、海纳百川之后的自信,也是尊重文明多样性基础上的自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借鉴而形成的文明。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向西域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葡萄、芝麻等西域文化成果。唐代中国通使交好的国家多达70多个,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明代郑和七次远洋航海,留下了中国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佳话。明末清初,欧洲的天文学、医学等知识纷纷传入中国,开阔了中国人的知识视野。之后,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更是频繁展开,这其中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的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
材料二: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肩负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超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1)根据材料一,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分析我们应怎样树立文化自信?(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我国的“中国梦”。(8分)
(3)文明礼仪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某校“开展倡导文明礼仪、弘扬中华文明”活动。请你为此活动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