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异彩纷呈。利用春节、国庆日、建交日等重要节日、...

材料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异彩纷呈。利用春节、国庆日、建交日等重要节日、纪念日,积极举办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文化领域的多层次互访,加强友好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主动开展对外文化合作开展中外互办文化年、在国外举办中国文化节、文化周、艺术周、电影周、电视周和文物展等文化交流活动。这些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中华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谈谈中国重视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意义。(9分)

(2)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如何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9分)

 

(1)①中国重视加强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3分) ②中国重视加强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3分) ③中国重视加强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3分) (2)①坚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在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同时,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3分) 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 ③既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更要有熔铸百家的气魄。同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反对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是意义类试题,知识限定为文化生活。对于意义类试题,要做到多角度、多层次,遵循从直接到间接、从微观到宏观的原则,常用的动词有“有利于”“提高”“促进”“增强”等等。围绕本题的文化交流分析意义,主要包括促进中华文化的交流传播、提高文化竞争力,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等等。 (2)本题考查如何正确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考查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文化的创新,这就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海纳百川的胸怀、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同时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 考点:文化交流的意义、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明了实现中国梦的三条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请写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5分)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实现中国梦为什么必须弘扬中国精神?(9分)

 

查看答案

材料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12分

 

查看答案

“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些古语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

A.热情好客、崇尚交流的民族品质

B.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民族品格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   )

A.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B.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

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