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

材料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12分

 

(1)人们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读书是人们接受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要方式,爱读书能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养。(3分)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爱读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推动民族的发展。(3分)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或文化反作用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爱读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必然推动社会发展。(3分) (4)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爱读书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知识范围明确,“文化与社会”是文化第一课的标题,题目类型原因类。解读设问,“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的合理性就等价于文化的作用,考生可以从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角度进行回答,即包括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根据上述知识表述,再结合爱读书进行语言组织和表述。 考点: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些古语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

A.热情好客、崇尚交流的民族品质

B.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C.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民族品格

D.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被奉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论语》,成书已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这体现了(   )

A.文化是思想家的精神产品的总和

B.文化素养只有通过阅读经典才能获得

C.文化经典是决定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查看答案

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查看答案

“要么在和家人团聚,要么在回家团聚的路上。”这是对亿万中国人为了能与家人吃一顿年夜饭,不管多远都奔波回家团聚情结的真实写照。这种情结体现了(   )

A.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B.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

C.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D.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独领风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