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州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 )
A.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C.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我们的国家之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之所以伟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于2014年10月7日21时发生6.6级地震
B.2014年10月24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C.2014年9月28日,中国多地仿古祭祀孔子诞辰2565周年
D.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城镇化政治深刻地 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将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述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运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认识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关系。(10分)
2013年11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个不能否定”进行阐释: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这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进一步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不能否定”的正确性。(10分)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工作。
材料一:表1

材料二: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快、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表1)所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用经济生活中促进社会公平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政府如何应对流动人口期盼。(12分)
孙桂香,一位普通的乡村医生,42年来背着小药箱到村民家里给村民治病,自己掏腰包为村民垫付医药费3万多元。她身患系统性红斑狼疮,仍然忍着病痛给乡亲们治病。她被评为2013“感动哈尔滨”年度人物。上述材料说明( )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③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促进作用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