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风又指门风,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在当代中国,家风就是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淀、传承和弘扬,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的体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甲午马年新春伊始,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引发了社会与公众的关注。
(1)传统家风是建设良好家风的重要资源。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谈谈在家风建设中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一资源。(6分)
(2)一些家庭进行家风教育时,有时会出现长辈不厌其烦,晚辈不胜其烦的现象。从生活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你认为采取怎样的家风教育方式更有效?(6分)
材料一:2013年第四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继续“双顺差”格局。所谓“双顺差”,是指一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是顺差。经常项目顺差,指出口大于进口;资本项目顺差,指外资流入大于本国资本输出。国际收支“双顺差”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双顺差”如果占GDP比重较大,通常被认为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表现。我国“双顺差”的存在影响到了国内金融市场运行,使国内经济对国际市场过度依赖,蕴含了较大风险。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正在不断下降,2010年回落至4%,到2012年进一步降至2.6%。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可能达到3.7%,2015年可能达到3.9%。另外,我国近些年将会推进改革,改善经济中长期增长前景,在扩大对外投资的同时,也会吸引长期资本流入,所以贸易和投资仍然会保持较高顺差。
(1)请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该怎样实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政策?(6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联系和发展三者之间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以促进发展的道理。(6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图

材料二: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科学论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500亿元,将通过以下渠道筹集:①按“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承担;②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③通过价格杠杆疏导部分治理成本;④地方政府加大民生领域“煤改气”、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等的政策支持力度;⑤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1)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图,①假定某发达国家今年的环境污染程度为A,请问这个A点最有可能处于环境污染程度曲线拐点的左方还是右方?(2分)②说明环境污染和GDP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哪些影响。(6分)
施一公是国际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2014年3月荣获爱明诺夫奖。2008年回国前,他在国外拥有充足的科研条件。但施一公更多地思考为国争光。他说:“如果我不回国,到晚年会极其痛苦,会非常非常的抑郁,会觉得自己这辈子欠了无穷无尽的债,我还不了,我会很伤感,回来以后至少这种感觉没了。”从他的言行中我们看到( )
①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②人的文化素质越高,人生价值就越大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
④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是社会提供充分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A.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的重要形式
B.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
C.能够使每个党员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D.其根本目的在于宣传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断的唯物史观依据是( )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经济基础
③生产关系需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