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这说明( )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
C.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
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
现在很多人外出旅游,都喜欢带上信用卡,这是因为( )
A.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信用卡不会丢失,安全性高
C.信用卡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方便购物消费
D.信用卡可以透支取钱,在经济紧张时有利于消费
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32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4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
A.4.4万亿元 B.8万亿元 C.2.2万亿元 D.4万亿元
假设手机行业生产手机的时间是每部0.5小时,某企业率先降低为每部0.4小时,则该企业( )
①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②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加
③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会增多
④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缩短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某种商品上市时,售价为500元,一段时间后该商品售价为300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①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
②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③该商品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④该商品的供应量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李先生在欧洲旅行时,从一家超市花2.5欧元买了一块香皂。在这里,欧元代替金属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世界货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