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

19世纪,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0世界初,科学家发现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种子构成。现在,科学家正在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研究。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过程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发展的动力

B.人是不可能彻底认识世界的

C.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D.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表明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体现了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C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B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能说真理中包含谬误,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以一幅寂静的雪景图写出诗人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的悲凉心境,同时也寄托了他超凡脱俗的生命追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A.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真实写照

C. 环境改变必然引起思想变化

D.物质世界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查看答案

2014108,比利时科学家恩格勒和英国科学家希格斯认为希格斯玻色子是物质的质量之源,就像上帝创造世界一样,这种粒子组成了世界。因此,希格斯玻色子也被称为上帝粒子。从哲学上看这种看法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唯物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查看答案

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它们能够把周围的事物伦理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D.要发挥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查看答案

我们要以文化担当托起中国梦,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就需要我们(   )

A.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改造腐朽文化

C.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一切文化

 

查看答案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他用记忆的艺术展现了德国占领时期最难把握的人类的命运以及人们生活的世界,其处女作《星形广场》通过一名犹太裔法国青年的故事反映占领年代法国社会底层的生活和犹太人的困境。这说明(   )

A.文化由人创造,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丰富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

C.民间文化元素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D.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产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