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

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我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杜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十八大进一步明确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表达。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美德总体而言具有内在契合性,即中华美德作为中华人文精神的当代传承的表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然组成部分。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杜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落实到人民的行动中。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能够凝魂聚气、强基固本?12分

2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文化知识,就如何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作用提出两条建议。4分

 

(1)①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人民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分) ②文化塑造人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团结、民族复兴提供了人才支持。(3分) ③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美德总体而言具有内在契合性,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把对国家的情感转化为建设国家的实际行动。(3分)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价值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为国家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3分)(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一种物质的力量等,只要言之成理也可给分,但不要超过3分) (2)①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中,融入到精神文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的各方面; ③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每条不超过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的作用和意义。首先明确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一种物质的力量;然后分别从文化对经济政治、文化对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创新和民族精神、道德建设等角度展开分析,既要有理论依据,又要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2)本题要求围绕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作用提出建议,属于措施类试题。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表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落实到人民的行动中”,然后调动运用知识,主要有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融入到国民教育中,融入到精神文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和传播的各方面等。 考点:文化的作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4分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弘扬和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素质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日前,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建设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利用好现有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计划等文化惠民工程的数据资源成果,保护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手机等媒体传播的传统文化精品佳作。

材料二自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以来,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古往今来,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官民,只关德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连着民风,民风连着国风。以家风为基,民风做本,基本坚固,国家才能昌盛。当下,求解困扰全社会的信任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等困境,重新发现并挖掘家风文化的价值,无疑是一条非常现实的路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的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相关知识,谈谈挖掘家风文化的意义。12分

 

查看答案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12分

 

查看答案

互联网时代新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强调人人从微不足道的事情着手,用自己的善举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人们的爱心汇集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   )

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②丰富了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④提升了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踏上旅程,享受难得的放松。然而,随着大量国内游客涌入旅游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一些诸如损坏旅游设施、随手题刻等不文明行为不断“输出”,这些行为实在令人尴尬。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对此,我们应当不断反思,做到(   )

①积极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华文化

②加强文化自省自觉,在自我砥砺中走向文化自强

③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维护国家的荣誉

④见贤思齐,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以下所述体现“文化自觉”的是(   )

文化不过是经济的附属、产业的点缀、财政的包袱

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当代先进文化

做国家、民族的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传承者

中国人民在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中、在艰苦创业的建设实践中、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锻造了独特的文化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