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12分

 

(1)珠算属于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 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3分)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传承珠算,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实现世界文化繁荣。(3分) (3)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 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3分) (4)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珠算基础上形成的珠心算及人体智能的培养,体现了珠算文化创新。(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文化多样性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从本题设问上看,该题的切口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本题设问中“不要丢了珠算”以及材料中“2013年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给学生解答本题提供的思路。据此,学生可从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方面展开说明;珠算作为中华文化遗产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可从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展开说明;作为中华文化遗产的珠算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学生可从繁荣与发展世界文化的角度去阐明;学生还可从文化多样性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方面加以说明。 考点: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文化既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文化创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互联网时代新成长起来的“微公益”,强调人人从微不足道的事情着手,用自己的善举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人们的爱心汇集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   )

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②丰富了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④提升了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踏上旅程,享受难得的放松。然而,随着大量国内游客涌入旅游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一些诸如损坏旅游设施、随手题刻等不文明行为不断“输出”,这些行为实在令人尴尬。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对此,我们应当不断反思,做到(   )

①积极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华文化

②加强文化自省自觉,在自我砥砺中走向文化自强

③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维护国家的荣誉

④见贤思齐,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以下所述体现“文化自觉”的是(   )

文化不过是经济的附属、产业的点缀、财政的包袱

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当代先进文化

做国家、民族的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传承者

中国人民在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中、在艰苦创业的建设实践中、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锻造了独特的文化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查看答案

论坛的开放、博客的普及、微博的运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世界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但人人都有“麦克风”,绝不等于人人都可以“乱放风”,创建一个洁净、文明的网络环境,丰富精神生活,这不仅是职能部门的事,所有网民都应积极参与,网络文明,需要人人来做做谣言粉碎机“网络谣言”的出现,折射出(   )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大众传媒造成了公众盲从心理

要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要在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惠州市龙门农民画被中央文明办选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制作元素。目前,数十幅公益广告在全国各大媒体和中国文明网展播。此举是基于(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并影响人的发展

B.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积极影响

C.来自民间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活力

D.在文化激荡中需要奏响主旋律文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