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据公布的中国2014年7月份通胀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CPI通胀率环比上涨0.1%...

公布的中国2014年7月份通胀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CPI通胀率环比上涨0.1%同比上涨2.3%,中国通胀下半年或小幅下行。下列有助于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措施有(   )

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商品的有效供给

严厉打击乱涨价,由政府定价

增加纸币发行量,提高居民收入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投放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 【解析】 试题分析: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要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根本的措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①正确。②由政府定价,本身说法错误。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③通过增加纸币发行量来解决通货膨胀的说法不对。④通货膨胀引起物价上涨,经济过热,所采取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投放量去解决,说法正确。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据此回答题。

1.某中学高二学生小张,周末从付费网站《虾米音乐网》上下载了走红全球的《江南Style》,紧张学习之余更好的调整放松一下。这里从网上下载的歌曲(   )

A.是商品,因为它既是劳动产品,又用于交换

B.是商品,因为是劳动产品,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C.不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

D.不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

2.小张在今年“双十一”当天以五折优惠上网购得学习用书一套,花费50元。从消费类型和消费心理上看,小张的行为属于(   )

A.精神文化消费求异心理    B.钱货两清消费攀比消费

C.生存资料消费从众心理    D.发展资料消费求实心理

 

查看答案

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下表为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年份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R&D经费支出亿元

4 616

5 802

7 063

8 687

10 240

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314 045

340 903

401 513

473 104

519 322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1.47

1.70

1.76

1.84

1.97

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材料2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材料1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5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2中所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12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相关资料

讨论结果

2012年A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GDP增长11.4%,财政收入增长15.9%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3.5%,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6%,奢侈浪费之风抬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4.2%,万元GDP能耗下降5.7%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土壤、水体质量下降煤炭、石化产业投资规模扩大,一些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引发争议。

观点一经济发展是兴国之要,有了金山银山,就有绿水青山。

观点二生态建设是头等大事,有了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材料“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9分

 

查看答案

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助推升级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为此,政府要创造条件,使人才、资本等市场充分发挥对创新的积极作用,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完善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法治环境。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推动技术创新的意义。1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当前,油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凸显,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提倡环保消费和前瞻消费。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车多能的时尚新车型,并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1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