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相关资料 | 讨论结果 |
2012年A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GDP增长11.4%,财政收入增长15.9%;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3.5%,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6%,奢侈浪费之风抬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4.2%,万元GDP能耗下降5.7%;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土壤、水体质量下降;煤炭、石化产业投资规模扩大,一些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引发争议。 | 观点一:经济发展是兴国之要,有了金山银山,就有绿水青山。 观点二:生态建设是头等大事,有了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 |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材料“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9分)
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助推升级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为此,政府要创造条件,使人才、资本等市场充分发挥对创新的积极作用,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完善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法治环境。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推动技术创新的意义。(1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当前,油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凸显,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提倡环保消费和前瞻消费。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车多能的时尚新车型,并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12分)
贸易摩擦增多是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贸易大国的伴生现象。2012年共有21个国家针对中国发起77起贸易调查,其中仅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金额就高达204亿美元。为了缓解此类贸易摩擦,我国可以( )
A.鼓励企业海外投资设厂
B.扩大进口以平衡贸易双方的利益
C.对外国相关产业采取贸易报复措施
D.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
2012年3月,中国某集团公司收购了4个在美国的风电场。美国政府于9月28日以安全为由签发行政命令禁止该项目的收购。在多次申诉无效之后,该公司根据美国法律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这一案例表明( )
A.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临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B.向投资国司法部门提起诉讼是投资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最有效手段
C.对外直接投资取代商品出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
D.跨国并购是企业强强联合的主要表现形式
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中低产田约70%,大量劣质土地效益低。为此,财政部制定农业综合建设规划,拟到2020年,依靠科学技术和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此举有利于( )
①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②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产量,降低农产品价格
③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
④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