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相关资料

讨论结果

2012年A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GDP增长11.4%,财政收入增长15.9%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3.5%,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6%,奢侈浪费之风抬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4.2%,万元GDP能耗下降5.7%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土壤、水体质量下降煤炭、石化产业投资规模扩大,一些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引发争议。

观点一经济发展是兴国之要,有了金山银山,就有绿水青山。

观点二生态建设是头等大事,有了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材料“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9分

 

(1)观点一: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经济建设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③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该观点没有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只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 (2)观点二: ①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 民族生存发展。②经济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③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该观点没有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只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经济建设。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评析题,两个观点都有正确的地方也有错误的地方,题中两个观点就经济建设的作用和生态建设的作用都只看到了其中一个方面,答题方法是正确的部分要给予肯定,说明对的理由,错误的地方除了指出来,还要加以改正。要靠经济建设的作用,经济是基础,同时也要好生态文明建设,二者相辅相成。设问要求评析任意一个观点,学生只要针对一个观点回答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关系,经济的基础地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助推升级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为此,政府要创造条件,使人才、资本等市场充分发挥对创新的积极作用,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完善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法治环境。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推动技术创新的意义。1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当前,油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凸显,汽车消费者日趋理性,提倡环保消费和前瞻消费。这种新的消费观念催生出低油耗、低排放、一车多能的时尚新车型,并逐步引领汽车消费的新趋势。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分析消费新趋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12分

 

查看答案

贸易摩擦增多是我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贸易大国的伴生现象。2012年共有21个国家针对中国发起77起贸易调查,其中仅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金额就高达204亿美元。为了缓解此类贸易摩擦,我国可以(   )

A.鼓励企业海外投资设厂

B.扩大进口以平衡贸易双方的利益

C.对外国相关产业采取贸易报复措施

D.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

 

查看答案

2012年3月,中国某集团公司收购了4个在美国的风电场。美国政府于9月28日以安全为由签发行政命令禁止该项目的收购。在多次申诉无效之后,该公司根据美国法律向美国联邦法院提起诉讼。这一案例表明(   )

A.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面临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

B.向投资国司法部门提起诉讼是投资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最有效手段

C.对外直接投资取代商品出口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形式

D.跨国并购是企业强强联合的主要表现形式

 

查看答案

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中低产田约70%,大量劣质土地效益低。为此,财政部制定农业综合建设规划,拟到2020年,依靠科学技术和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此举有利于(   )

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产量,降低农产品价格

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

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