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当前,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商品交易的重要途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

当前,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商品交易的重要途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1年网购用户总规模达到1.94亿人,网购使用率提升至37.8%。但是,由于担心用鼠标来购物“不安全”,也有很多人对网络购物持反对意见。“网络购物”是否将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高二1班同学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了探究。请你身临其境参与探究

[交流观点]

观点一

赞成网购。理由如下

1.方便。不出家门就可以完成购物。

2.信息量大,可比性强,无需为了解价格而跑很多商家,节省大量宝贵的时间。

3.网络运行成本低,相对于商场超市,价格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和竞争力。

 

观点二

反对网购,理由如下

1.产品抽象,只能在网上看到图片,无法完全感知产品的质量。

2.购物网店无实体,无固定营业场所,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

3.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欺诈现象。

(1)你是否赞成网络购物?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说明你的理由。(4分)

[深入论证]

    在探究活动中,赞成网购的同学们重点分析了网购的积极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网购拓宽了消费渠道,促进了产品生产的多样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加工、邮寄、运输等行业的空前发展。与此同时,网络消费展示了消费个性,增强了消费者的满足感,提高了消费者生产和生活的积极性。

(2)同学们得出的上述结论体现了消费反作用的哪些方面?(8分)

 

(1)观点一:赞成网上购物。 ①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2分) ②网购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有弊的一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因此赞成网络购物。(2分) 观点二:反对网上购物。 ①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2分) ②网购有利有弊,当前有弊的一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有利的一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因此反对网络购物。(2分)(或①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网购利大于弊,但有弊的一面如果不加以克服,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会导致弊大于利。因此反对网络购物。4分) (2)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1分)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2分)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回答该题,不论赞成还是不赞成,都要回答出理由。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如果赞成,考生可从网购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有弊的一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角度回答;如果反对,则考生可以从网购有利有弊,当前有弊的一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有利的一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的角度或网购利大于弊,但有弊的一面如果不加以克服,转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会导致弊大于利的角度来回答。 (2)本题要求回答同学们得出的上述结论体现了消费反作用的哪些方面。一是本题考查的知识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二是要结合同学们得出的结论。组织答案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网购拓宽了消费渠道,促进了产品生产的多样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体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带动了与之相关的加工、邮寄、运输等行业的空前发展,体现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网络消费展示了消费个性,增强了消费者的满足感,提高了消费者生产和生活的积极性,体现。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生活与哲学、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主经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相关知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1978~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收入对比

年份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A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B)

城乡人均收入比

(A/B)

1978

343.4

133.6

2.57

1995

4283.0

1577.7

2.71

2000

6280.0

2253.4

2.79

2011

21810.0

6977.0

3.13

材料二未来五年,我国将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众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4分)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8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国家的举措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8分)

 

查看答案

2008年1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腾讯网,对2000名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虽然有37.4%的人对目前的就业或工作表示“信心不足”,但仍有53.0%的人表示“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认为国内的教育一直比较强调‘硬实力”,如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而在金融危机和就业压力下,青年应该着重培养“软实力”——包括心理调整能力,科学思维的决策判断力。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质。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向上看,同时要转变就业观念,学会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1)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劳动者为什么要就业?4分)

2)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劳动者应树立怎样的就业观?4分)

 

查看答案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是(   )

A.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

B.社会意识和社会精神辩证关系原理

C.事物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系原理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查看答案

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句话说明(   )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D.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查看答案

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A.气者,理之依也        B.物是观念的集合

C.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D.存在就是被感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