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 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请你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应该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10分)
观点一: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会孕育和滋养与之相适应的文化。
观点二:如果抛弃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割断民族文化血脉,文化发展就会成为无根浮萍、断线风筝。
观点三: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不相称。
综合上述观点,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8分)
2014年9月15日, 庄严的升国旗仪式结束后,德化一中徐副校长对全校班主任和学生做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国旗下主题演讲。
徐副校长围绕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崇文尚德、包容善化、传承创新、敢拼敢赢”的德化精神展开,要求全体师生以此来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品德素养和社会公德,做一个新时期的合格公民;劝诫每一位一中学子,守纪明礼,团结友善,志存高远,艰苦奋斗,发挥一中人的聪明才智;希望每一位一中人平等互助,孝顺父母,文明诚信,爱国爱家,共同建设和谐伟大的中国梦。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校要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的文化建设?(8分)
某地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方式,把建设文化工程作为社会建设的先导。开展“模范家庭”、“致富能人”、“婆媳典范”等评选活动,树正气、驱邪气;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与农业院校合作培育和引进水果新品种,提高了农民的收益;开展“舞动乡村”活动,举办“插秧节”、“油菜花节”、“赛龙舟”等,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建设农村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为村民提供文化活动场所。精神文明活动的开展使村民民心齐了、干劲足了、钱包鼓了。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分析说明该地是如何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8分)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要工具,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依据。
辨析: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指导着具体科学的研究。(6分)
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比如,人高兴时,就觉得仿佛太阳在笑,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咽。“移情”的说法是( )
A.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不可知论的观点,因为它表明人脑总是不能客观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认为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强调了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