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2006—2012年W县城乡居民收入...

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2012年W县城乡居民收入比较

满分5 manfen5.com

2006—2012年W县城镇化率与所在省份城镇化率情况

满分5 manfen5.com

(注: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城镇化率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率平均达到80%。)

材料二专家指出,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增的大量城镇人口将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农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各类服务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力支持。为了进一步推进城镇化步伐,近年来,W县致力于建设“文化强县”、“幸福W县”,目前正在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

(1)指出材料一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5分

(2)根据材料一、二,运用科学发展观知识,简要说明城镇化对W县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并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提出W县未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相应对策。(14分

 

(1)①图反映了2006-2012年W县城乡居民收入均逐年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有一定的差距,而且有扩大的趋势。(2分) ②表反映了2006-2012年W县与其所在省份的城镇化率均不断提高,W县城镇化率低于其所在省份,两者差距总体在缩小,但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W县及所在省份城镇化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3分) (2)意义: ①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分) ②W县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社会公平。(2分) ③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的增长,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拉动经济增长。(2分) ③有利于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W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分) 对策: ①W县未来推进城镇化进程,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3分) ②同时要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通过科学制定规划,实施合理的产业、财税等政策,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遵循经济规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协调发展。(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是图表题,做图表题时一定要注意看题头,看图表,看注释,并注意图标中数据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由图W县城乡居民收入均逐年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有一定的差距;由表可知W省的城镇化率要高于全国水平,但从注释中我们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还很低。本题关键是要从图标和注释中概括出有效信息,难度不大。 (2)本题借助城镇化这一政府工作亮点,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知识,题型是意义类试题。回答时不要忘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通过阅读材料,我们可以找出关键词“带来消费需求”、“农业效益”、“形成更多就业机会”、“为二三产业提供支持”等等,然后分别对应知识点,分别从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就业、协调三大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等角度加以阐释。设问中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提出W县未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相应对策,其实就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 考点: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1分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材料二中国目前大多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差,部分城市雾霾天达130天,市区PM2.5数据不容乐观,2013年12月的第一周,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受其影响的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覆盖了中国将近一半的国土。面对当前的环境污染,政府、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每个公民也要行动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蓝天,白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理论依据。(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怎样才能让我们拥有“蓝天,白云”。(9分

 

查看答案

2014年2月8日,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站的建成,为我国科学家开展长期持续的南极科学考察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拓展我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拓展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战略空间。这说明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

B.人为事物的联系推动着实践的发展进步

C.人们能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创建新的联系

D.正确认识世界的前提是正确发挥能动性

 

查看答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引用俄罗斯谚语“大船必能航”和中国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形容不断发展的中俄关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经典谚语和诗句的运用,无形中拉近了习主席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也体现了中俄文化异曲同工之处。这说明(   )

①各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要尊重和认同各国文化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文化在交流中得到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下列各项与上述谚语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这要求我们(   )

①发挥改革作为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作用

②尊重客观规律,对每一种既成形式的理解坚持暂时性和永恒性相结合

③勇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④踏实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央视节目《中国谜语大会》采用了中国独有的能唤醒国人文化记忆的元素来设谜,受欢迎程度远超预期。但像用“告别蛇年”打一机械名称谜底马达这样的谜语,却难以让不了解生肖文化的外国观众感受到其中的趣味和意蕴。上述材料说明(   )

①文化传播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②中国谜语文化得到国人认同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跨文化传播要符合实际情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