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1分)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

21分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材料二中国目前大多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差,部分城市雾霾天达130天,市区PM2.5数据不容乐观,2013年12月的第一周,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受其影响的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覆盖了中国将近一半的国土。面对当前的环境污染,政府、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每个公民也要行动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蓝天,白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理论依据。(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怎样才能让我们拥有“蓝天,白云”。(9分

 

(1)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所以党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 美丽中国。(3分)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其性质和宗旨的体现。(3分) ③党的执政方式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3分) 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党的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的要求。(3分) (2)①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发挥其对保护环境的整体功能。(3分) ②企业要依法诚信经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3分) ③公民个人要树立环保意识,绿色消费,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是依据题中设问展开充分论述的一种题型。答案要求论点精辟,论证充分(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充分说明论点)。主要考查考生阅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设问是分析说明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理论依据,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党的性质、执政方式、指导思想等知识点来展开。 (2)“如何做”型简答题是需要解释为什么、怎么办。所以其答题要求先摆出相关的理论依据,然后结合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或措施。本题从政治生活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从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企业要依法诚信经营、公民个人要树立环保意识、绿色消费去说明。 考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党的性质、执政方式、指导思想、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企业依法诚信经营、公民个人树立环保意识、绿色消费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4年2月8日,我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该站的建成,为我国科学家开展长期持续的南极科学考察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有利于拓展我国南极考察的领域和范围、拓展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战略空间。这说明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

B.人为事物的联系推动着实践的发展进步

C.人们能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创建新的联系

D.正确认识世界的前提是正确发挥能动性

 

查看答案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引用俄罗斯谚语“大船必能航”和中国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形容不断发展的中俄关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经典谚语和诗句的运用,无形中拉近了习主席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也体现了中俄文化异曲同工之处。这说明(   )

①各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②要尊重和认同各国文化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文化在交流中得到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下列各项与上述谚语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D.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查看答案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强调,对改革进程中已经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一个一个克服,一个一个解决,既敢于出招又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这要求我们(   )

①发挥改革作为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作用

②尊重客观规律,对每一种既成形式的理解坚持暂时性和永恒性相结合

③勇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④踏实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央视节目《中国谜语大会》采用了中国独有的能唤醒国人文化记忆的元素来设谜,受欢迎程度远超预期。但像用“告别蛇年”打一机械名称谜底马达这样的谜语,却难以让不了解生肖文化的外国观众感受到其中的趣味和意蕴。上述材料说明(   )

①文化传播是知识传递的过程

②中国谜语文化得到国人认同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跨文化传播要符合实际情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迅速跻身微博热门话题榜。人们热议的不仅是该片中让人垂涎欲滴的中华美食,还有片中所流露的让人感动的人文关怀,及其所引发的亲情、乡愁。由此可见,这部纪录片  

A.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B.激发了全民族文化创造力

C.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D.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包容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