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西湖表识:蓝白二色,好似勾勒一幅水墨画,巧妙融合“一壶一月一潭一印” 四大元素,...

西湖表识蓝白二色,好似勾勒一幅水墨画,巧妙融合“一壶一月一潭一印” 四大元素,既有杭州东方品质之城内涵阐述,又有幸福和谐之湖的直观感受。LOGO以中国传统水墨画表现手法,辅以中国印,体现出了西湖文化景观历史的源远流长。LOGO中的潭由三个白色圆点变形而来,包含“三生万物”的内涵理念,表达出西湖大气开放的包容性。

满分5 manfen5.com

(1)材料中西湖的标识体现了哪些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西湖标识在1500份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道理?(6分)

 

(1)传统文艺的继承,(1分)传统思想的继承。(1分) (2)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水墨画和印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色,西湖标识采用这些元素增加了中国人的认同感。(2分) ②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西湖标识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又有杭州东方品质之城内涵,体现幸福和谐之感受,做到推陈出新。(2分)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西湖标识以中国传统水墨画表现手法,辅以中国印,体现出了西湖文化景观历史的源远流长。(2分)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西湖标识融合了西湖的“一湖一月一潭一印”这些西湖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特色。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突出了西湖的个性特征。(2分) ⑤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西湖标识中潭、月有机融合,潭中印月、月中印潭,包含“三生万物”的内涵理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分)(答对3点给6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首先明确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有传统习俗的继承、传统建筑的继承、传统文艺的继承、传统思想的继承,然后对照材料中西湖标识以中国传统水墨画表现手法,说明体现了传统文艺的继承;西湖标识包含“三生万物”的内涵理念,体现了传统思想的继承。 (2)审题过程中,抓住设问中关键信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中华文化”,并且结合材料中水墨画和印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西湖文化景观历史的源远流长、西湖的“一湖一月一潭一印”、西湖大气开放的包容性等“题眼”, 从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及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角度分析说明即可。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性,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等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授予莫言世界文学最高奖的颁奖词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有评论家评论说,《红高粱》时期,莫言受拉美文学的影响,明显地得益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的“魔幻”启迪,不久之后他就意识到要“逃离这两座高炉”,要创造具有充分的本土性的文学作品。莫言的小说是接地气的,他所在的胶东半岛,是古代齐文化的蕴藉之所在,神奇、浪漫,富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越到后来,他对艺术民族化的自觉和探索的力度越加强烈,几乎每一部重要作品都有鲜明的创新性。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从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和途径的角度,对莫言的成功进行分析。16分

 

查看答案

为纪念建党93周年,福建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深入开展庆祝建党93周年主题教育活动,其中一项内容是开展好 “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

(1)为什么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6分)

(2)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召开以“弘扬民族精神,立志报效祖国”为主题的班会,请你谈谈青年学生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查看答案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财政实力的增强,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2009年4月25日,中国首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成功发射升空。在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中形成的伟大载人航天精神,又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道理。6分

 

查看答案

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郭明义童年时期父亲曾经对他说过“为父亲争口气”,这句话伴随着郭明义走过了40多年,成为认真工作、努力学习最原始的动力。组装电动轮汽车期间,美国犹格里德公司技术服务部中国区总管,被郭明义的敬业精神打动,两次劝说他到美国公司工作,并承诺给他的报酬至少比鞍钢高六七倍。郭明义连声拒绝,他说“我上党校、夜校、进修,都是企业掏的学费,鞍钢培养了我,我要回报鞍钢。”

请用材料中郭明义的经历和事迹,阐述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6分

 

查看答案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发展的民族,必然要有一种生机勃勃、昂扬向上的精神。一个前进的时代,必须有向上的精神。我们实现全面的小康,就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见证是(   )

①中华文化没像其他文明一样,因外族入侵而中断、湮灭

②汉字的演变与使用

③史学典籍的传承

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