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2月2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了中国首份《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以百分制计算,公众对生态文明的总体认同度、知晓度、践行度得分分别为74.8分、48.2分、60.1分,被调查者中70.7%的人认为政府和环保部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而公众的参与和压力对政府制定环境政策和法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是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曝光和叫停的催化剂。
材料二:2014年7月18日,环境保护部等6部门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根据科学论证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 500亿元,将通过以下五个渠道筹集:按“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承担;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通过价格杠杆疏导部分治理成本;地方政府加大民生领域“煤改气”、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等的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阐释公民应如何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9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做法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什么影响。(8分)
2013年12月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的《“河北现象”的宝贵启示》一文,该文指出,近年来,河北推出了“一批数量相当可观的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河北特色、燕赵风骨的艺术与思想和谐统一的优秀作品”,形成了影视界的“河北现象”。
在竞争激烈的文化市场,“河北现象”之所以出现,首先得益于河北省的政策扶持、机制创新,也源于艺术家们立足河北,深挖内涵,讲好河北故事。河北努力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潜心研究市场规律,向民营机构学习,从产品到品牌的设计与实施和推广营销的全过程紧密与市场接轨,赢得市场先机,争取占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实现河北品牌的文化和市场价值。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河北组建了影视集团,坚持品牌与产业互为支撑,努力实现“产业化”发展,致力打造具有河北特质的影视品牌产业基地。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河北现象对促进我国文化发展的启示。(12分)
“爱国”体现了公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责任感,由此,我们会思考自己该以什么样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去践行爱国责任。将爱国情感导入城市建设和发展之中,作为公民可以( )
①在南昌市人大代表的选举中投出神圣的一票
②通过信访举报和舆论监督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在互联网上参与南昌市交通管理问题的讨论
④通过行政职能部门的热线电话参与城市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信息交流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更多的民众认识到,丰富的表达渠道不过是“麦克风”,要想发出“好声音”,还要练就“好嗓子”,即理性的心态,这才能让网络形成静水深流的力量。要想在政治生活中练就“好嗓子”,发出“好声音”,必须( )
①提高公民素养,有序政治参与
②创造多种条件,充分表达意愿
③自觉履行义务,弘扬社会正气
④增强公民意识,扩大公民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近年来,改革基层管理和服务体制成为各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突破口。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某社区围绕“理顺职能关系、完善社区多元治理”这一主题,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治理的路径和措施,形成社区自治组织与社区社会组织联动协作的制度机制。这一机制( )
A.强化了社区的行政管理职能
B.为居民自治提供了法律保障
C.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D.扩大了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2.浙江枫桥在社会治理的实践中,摸索出“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调解机制,即通过组建各界广泛参与的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化解民间纠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一调解机制( )
A.完善了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
B.丰富了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形式
C.提高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能力
D.拓宽了公民基本民主权利的渠道
“尊重每一个人的权利,维护每一个人的尊严,哪怕他(她)有罪有错。这是基本的法治理念,也是文明社会的底线。”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必须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任何公民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
③人格尊严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④必须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