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者于丹说过:“民族节日是一种信号,让所有属于这个民族的人会因为这个时候去共同进行一个仪式。”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固化性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必须予以弘扬
④民族文化是维系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某校坚持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使之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公德的实践者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创造者。这说明文化( )
①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②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需要自觉学习,主动感悟
④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书能使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当内心浮躁时,拿出一本冰心的散文集,你会觉得原来自己可以如此平静;当内心彷徨时,拿出一本鲁迅的杂文选,你会觉得整个人都属于正义,内心充满坚定。这表明( )
①人创造了文化,也在享受文化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有形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语言和文化一直是重要的软力量。近年来,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机遇,掌握汉语成为很多人把握机遇求得发展的重要选择,“汉语热”持续升温,C.TEST(全称是“实用汉语水平认定考试Test of Practical Chinese)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开始推向全球的。这说明了( )
A.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B.文化已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
C.文化竞争力备受世界各国关注
D.汉语已成为世界强势语言
理解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复制过程,而总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因为,在“理解”的过程中。历史文化占有了我们,我们也创造了新的历史文化。这说明了(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人
②人是文化的主体,文化也是人的主体
③人有主观能动性,文化也有主观能动性
④人的思维活动其有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材料: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那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希望通过发展“五通”,即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从中国、中亚到西亚及欧洲的区城大合作,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这一构想得到了中亚各国领导人一致赞赏,表示愿意积极推动、早日实现这一造福沿路各国人民的壮美愿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的传播”的知识,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价值。(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