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

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可用排除法来做。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创造、消灭规律,故①④本身说法错误;要未雨绸缪,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提前采取一些行动预防对自己不利的后果,②③说法正确。该题选B。 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克强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说明(   )

A.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才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

C.任何事物的联系都具有条件性和多样性

D.质变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要促成质变

 

查看答案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共同之处是肯定(   )

A.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B.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

C.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            D.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查看答案

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②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③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④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4年9月22日,台风“凤凰”在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鹤浦镇沿海登陆。目前,科学家可以准确预测台风的登陆地点、经过路线,把灾害降低到最低程度。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

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          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查看答案

某户居民认为家里风水不好,怪罪楼下两棵松树,不容分说,砍掉后才觉得心安。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做法(   )

①违背了物质是世界本原的道理

②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③否认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