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013)(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

(2013)(4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丽中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材料一:高二(1)班同学以“建设美丽家园”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

相关资料

讨论结果

2012年A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GDP增长11.4%,财政收入增长15.6%,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3.5%,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4.6%,奢侈浪费之风抬头,能源消费总额增长4.2%,万元能耗下降5.7%,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土壤、水体质量下降,煤炭,石化产业投资规模扩大,一些重大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引发争议。

观点一、经济发展是兴国只要,有了金山银山,就有绿水青山。

观点二、生态建设是头等大事,有了绿水青山,就有金山银山。

材料二:生态文明建设呼吁富于时代精神的消费观念。

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强调可推动经济增长,鼓励人们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消费主义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中国传统社会崇尚勤俭节约,提倡节省实用,主张节制消费。勤俭节约的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内涵与时俱进。当代中国,人们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

同学们经过合作探究认为,在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应是: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A市政府应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评析材料一“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12分)

(3)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9分)

(4)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指出消费主义的错误。(10分)

 

(1)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关注民生,尊重民意,政府履行好职能,切实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政府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2)观点一: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经济建设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③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该观点没有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只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生态文明建设。 (3)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勤俭节约内涵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②文化发展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③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4)①人们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②消费主义鼓励人民无节制消费,把消费和占有更多物质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志,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违背了客观规律,危害了人民利益。 【解析】 (1)本题属于评析题,观点有正确的地方也有错误的地方,题中观点只看到了经济建设的作用,而忽略了生态建设的作用,答题方法是正确的部分要给予肯定,说明对的理由,错误的地方出了指出来,还要加以改正。要靠经济建设的作用,经济是基础,同时也要好生态文明建设,二者相辅相成。 (2)本题属于评析题,观点有正确的地方也有错误的地方,题中观点只看到了经济建设的作用,而忽略了生态建设的作用,答题方法是正确的部分要给予肯定,说明对的理由,错误的地方出了指出来,还要加以改正。 要靠经济建设的作用,经济是基础,同时也要好生态文明建设,二者相辅相成 3)本题考查文化生活,材料中勤俭节约时代内涵的依据,不同时代赋予勤俭节约精神不同内涵,体现了一定文化反映一定时代的经济政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应坚持。答题方法: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关键词,来获取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 (4)哲学生活材料题,首先明确范围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其次,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最后,理论与材料相结合。题中消费主义是错误的价值判断,人们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及其依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四位一体”扩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项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的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史观的有关知识说明,党的十八大为什么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12分

材料二“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更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人际之间的和谐”等多重指向。

2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取向。5分

 

查看答案

(2013)(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60年,雷锋当上了运输兵。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写下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雷锋的生命虽然短暂,雷锋精神却是永恒的.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精神自此广泛传扬。

1977年,刚入伍的郭明义代表新兵宣誓:“雷锋的道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精神追求。”几十年来,郭明义多次发起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资助学、义务献工等活动,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2011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2012年被人们称为“最美的感动年",涌现出“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一大批平凡的英雄,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雷锋精神,使人们在温暖和感动中产生向上的精神力量。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1)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践行雷锋精神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8分)

 

查看答案

20年前,邓小平的南讲话如一缕春风掀起了全国上下的深入改革。面对全新的改革历史方位,我们当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视野,以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有人说“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敢于直面矛盾,解决矛盾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事物自身的否定实现的

善于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感动中国》2013年2月19日举行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每个人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对“感动中国”人物的正确认识是(  

①人生价值是通过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实现的

②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为实现人生价值不应追求个性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查看答案

建成于1608年的甘肃某古城,曾是护城河环绕,河宽水深,城外方圆几十里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平川沃野,城背后山林茂密,可潜藏干军万马。近几十年来,由于生态恶化严重,水资源严重匮乏、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迫使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向外界转移,古城的人口从1300多人锐减到100多人。从这鲜明的对照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人们的价值观不同,改造世界的活动不同

②人们的认识能力不同,改造世界的效果不同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古人能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价值选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