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与北京...

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杭州、安阳同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明代南京城墙经历600多年的历史沧桑,仍旧昂然屹立,忠诚的守护着这所城市。它不仅是中国古都中保护最为完好的古代城墙,也是世界上保存至今最大的一座古代城垣。

南京明城墙,据初步估算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多则70余字,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也是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明城墙的城砖铭文,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南京城砖产地的分布;中国汉字在明初的简化字与异体字;中国民间的书法、篆刻艺术;中国姓氏文化在明初的演变以及明初实行的责任制等,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认识南京城垣的发展和变迁,提供了实物佐证。

南京城墙是一件历史的艺术品,它已经成为南京的城市名片。作为一件能够融合现代功用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同时也作为一种资源的南京城墙具备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旅游、美学等价值。

材料二  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该地是小麦种植基地,秸秆消化问题是当地的一大难题,一些农户为图方便偷偷焚烧秸秆,当地禁烧压力很大。后来,该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蘑菇厂对秸秆的大量需要,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然而,蘑菇厂每年产生的6万吨菌渣,四处堆积,臭气难闻,也引来周边群众的投诉,由此,该蘑菇厂开始寻找下游菌渣处理企业。山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动前来,并把厂子建在该蘑菇厂旁边,他们将买来的菌渣加上猪粪,经过发酵,制成了很好的有机复合肥。该公司将生产出来的有机复合肥直接卖给周边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大片经济果林的种植农户,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实现了秸秆利用的大循环,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1结合材料一分析明代南京城墙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的道理?10分

2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10分

3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6分

 

(1)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3分)②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1分)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1分)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分)③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1分)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2分)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3分)⑤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途径。(3分)(上述答案,学生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满分) (2)“巧”在尊重和正确利用客观规律。(3分)人们的生产生活必须尊重和正确利用客观规律,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2分)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分)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1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分) (3)启示之一:联系是普遍的。(2分)发展经济必须与保护环境相协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1分) 启示之二: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2分)规律是客观的,要按照客观规律去办事,违背规律就要受到惩罚。(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分析明代南京城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本题并未限定学生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考查的知识面较广。解答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及设问,从中找出关键性语句来确定答题的方向。明代城墙属于我国的传统建筑,也属于我国的文物古迹,启示学生可从传统建筑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文化遗产的地位及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等方面去分析说明;本题材料中“南京明城墙的城砖铭文”、“中国汉字在明初的简化字与异体字”、“中国民间的书法、篆刻艺术”等启示学生可从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方面去分析说明;题中材料“作为一种资源的南京城墙具备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旅游、美学等价值”,启示学生可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传播的途径等方面去分析说明。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说明“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明确辨证唯物论包括的具体知识点;其次需要学生认真分析材料中关于“山东某地发展循环经济”的表述,以从中获取答题的信息,找到答题的突破口。本题材料中“该地面对秸秆消化的难题,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蘑菇厂对秸秆的大量需要,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启示学生可从一切从实际出发角度去分析说明;本题材料中“山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生产出来的有机复合肥直接卖给周边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大片经济果林的种植农户,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实现了秸秆利用的大循环,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启示学生可从既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方面去分析说明。 (3)本题要求学生为依据,从中分析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的启示。本题的解答必须以材料及上题的解答为依据。根据材料及上题的解答,我们面对生活中的难题,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另外材料中的“循环经济”也启示我们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传播的途径、保护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内容、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用普遍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所谓权力清单,是指对政府及政府部门行使的职能、权限,以清单方式进行列举;行政机关履行职能、行使权力,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确立的清单进行,不属于清单列举范围内的职能和权限,行政机关不得为之。

所谓负面清单,是指一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投资准入管理制度。政府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清单以外则充分开放,企业只要按法定程序注册登记即可开展投资经营活动。

按照负面清单和权力清单制度,凡法律没有禁止的,市场主体皆可为之;凡法律没有授权的,政府及其部门不得为之。这是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管理方式创新,对政府依法处理好其与市场的关系提出的新要求。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简述政府实行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的意义?12分

 

查看答案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状况

满分5 manfen5.com

年  份

占全国就业人口的比重

占固定资产投资

的比重

占我国税收总额的比重

占我国上市公司

的比重

2010年

10%

31%

44%

80%以上

2012年

14%

33%

47%

85%以上

材料二  当前我国改革正处于深水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与国家市场化程度息息相关。当前,许多央企母公司股权单一;“国计民生”、“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范围过度延伸,民营资本对入股大型国企缺少积极性;混合产权的监管,时有“越位”与“缺位”问题,制约着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满分5 manfen5.com

注:1.图中虚线为1978年以来我国混合所有制结构占GDP的比重。

2.图中实线为1978年以来我国市场化程度。1978年中国市场化程度为15%,2002年中国市场化程度为66.5%,2012年中国市场化程度为82.5%。

1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5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此图就材料二中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9分                    

 

查看答案

近日,遭遇63年来最严重干旱的河南省平顶山市民众拿着水桶聚集在中原大佛前,抗议正在中国火热进行的冰桶挑战项目。人们举起空的水桶、碗、瓢、盆等盛水器皿,喊出“我们要喝水”,发出倡议“传递爱心,也要珍惜水资源”。这一行为说明

A.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B.价值判断决定价值选择

C.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主体差异性 

D.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之所以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因为

①改革开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我们所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是其现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必须坚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反腐方针一直是坚持标本兼治,但并未收到既治标又治本的功效。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决定采取先治标后治本的新反腐策略。在坚持标本兼治的前提下,当前要以治标为主,以治标促治本,为治本赢得时间。这一新思路体现了

①要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②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