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

(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 “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 年翻一番。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高人民的消费和生活水平,通过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带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而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材料三:2013年春节前,广东省委省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廉洁政府建设的要求,严格控制“三公消费”,责令各部门取消年夜饭和公费购置花卉等消费。同时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建设“美丽中国”对个人消费、企业生产经营和国家发展可能带来哪些影响?(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增加居民收入的意义。(10分)

(3)结合材料三,从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府的角度,谈谈如何让政府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12分)

 

(1)①个人:转变消费方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2分); ②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2分); ③国家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分)。 (2)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增加居民收入有助于提高人民的消费和生活水平(2分); ②增加居民收入有助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分); ③增加居民收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有助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分); ④增加居民收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2分); ⑤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分); (3)①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2分)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公民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推动政府权力运行的公开化和规范化(1分); ②公民通过合法渠道行使监督权,积极有序的参与民主监督,有利于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3分); ③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2分)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1分); ④不断完善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加强党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及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等(3分); ⑤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3分) 【解析】 试题解析: (1)该题以建设“美丽中国”为背景材料,要求考生从个人、企业和国家三个不同的角度回答。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只要牢牢扣住上述三个主体,结合者相应的经济生活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即可。个人要从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上考虑、企业从经营和发展方面回答、国家从制定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角度回答。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说明增加居民收入的意义增加居民收入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时,要注意重点内容是收入。回顾经济生活知识,可以看出收入和消费有关,而消费对生产又具有反作用,另外,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从这个角度也可以总结其意义。 (3)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从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府的角度,谈谈如何让政府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考生再分析说明时,要注意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即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从公民和政府两个角度回答措施。对权力进行监督,公民要积极行使监督权,享有知情权;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要完善行政监督体现等。学生要从根据不同的主体采取对应的合理的措施进行回答。 考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史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旨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B.历史认识中的主现能动性思想

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

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查看答案

一位哲学家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2014年8月16,第二届南京夏季青奥会正式开幕。借助互联网技术青奥圣火先后在20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实体和网络虚拟传递,无数人圆了成为“火炬手”的梦,也让青奥会的理念得到更多的认同。这说明(   )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D.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普京于2014年5月20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将中俄全面、平等、互信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至更高水平。这说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

B.中俄维护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C.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D.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决定力量

 

查看答案

2014年3月10日起,浙江省全面实行权力清单制度,某县级市将行政权力由2500多项削减到1534项,并向公众晒出“权力清单”规范政府行为。这样做是   )

①由我国政府的性质决定的

②由我国政府自身利益决定的

③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

④塑造权威型政府的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