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青海、云南、四川三省均执行或制定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加上之前已经调整的8个省1个市,截至2014年6月4日,今年以来全国共有12个省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此举( )
①有助于促使企业走出经营管理的“低成本陷阱”
②是为了更好发挥财政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有利于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公平
④旨在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在下列选项中,体现再分配调节、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包括( )
①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
②建立科技成果入股、岗位分红权激励办法
③加大力度促进保障性住房供给
④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为加快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历史性跨越,安徽以敢为天下先的探索精神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走在了全国前列。对经营性文化单位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转企改制,转变经营模式,提高服务水平;安排建设专项资金,为转制文化单位和新办文化企业实施补贴,并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流向文化产业;激发每个文化人的艺术活力与潜能,培养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人才;积极推动文化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加强出口平台和海外营销渠道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总结安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12分)
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领导多次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不应片面追求GDP,将来的发展可能会经历一个中速增长期,很难长久保持两位数,但是只要保持住7%的增长率,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就完全有可能。2014年我国的经济工作,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尊重经济规律,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
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2014年的经济工作怎样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12分)
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成为拥有超过6000万人口的中国最密集的城市群,年工业生产总值超过7000亿美元的“世界工厂”。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地区利用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毗邻香港的独特区位优势,低廉的土地成本和内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来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的“三来一补”贸易,逐步在家电、电子信息、玩具、服装等产业领域形成巨大的生产规模,占据了较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创立了快速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近年来,对珠三角上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争论逐步增多,尤其在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一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对该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优缺点进行简要评析。(10分)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一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三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收入倍增计划;四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要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六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运用经济生活中消费和分配的相关知识,分析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意义。(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