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这部记录片定位于...

《舌尖上的中国》是中国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这部记录片定位于“高端美食类纪录片”,记录着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真是完美的诠释了“中国美”。

第一季只有7集,介绍的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

第二季定位为中华美食文化纪录片,并将延续第一季的主题,探讨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150多个人物,300余种美食,一张张餐桌,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相聚、别离。通过美食,使人们可以有滋有味地认知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在央视一播出就成为了吃货们的精神寄托,直接引爆了舌尖系列美食的销售,近一个月累计销量就有3万多件,仅这些“出镜”美食的销售额就高达百万元。该部纪录片也摇身一变,堪称目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美食广告,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掀起了一股“跟着舌尖去旅行”的热潮。旅游网站和旅游社也嗅到了商机,推出多达百条“舌尖之旅”主题线路,号称吃遍《舌尖上的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作用。(12分)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 (2)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3)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本题亦未限定学生答题所用知识的具体范围,需要学生从对材料的解读以及对设问的分析理解中获取答题的相关信息、确定答题的具体方向。本题设问中“中华饮食文化的意义”强调的是文化的作用。本题材料中“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启示学生可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题中材料“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启示学生可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角度去分析说明;另外,学生还可从文化塑造人生的相关知识去分析说明。 考点:本题考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塑造人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 中国人历来重视阅读,书籍对于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 都是进步的阶梯。 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要从读书开始。随着网络出版物的火热和电子书的进一步普及,数字化阅读以其快捷、方便、互动及海量信息的优势 ,开创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传统纸质阅读显得不再那么必要。

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各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迅速上升,而传统纸质阅读量增加较为缓慢。 网络时代数字化阅读往往是碎片化、快餐式、随意性的,是一种浅阅读。对于深层次阅读而言?传统纸质阅读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培养对纸质图书的阅读,发现并重视传统纸质阅读的价值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具有的文化自觉。

“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 请从文化对人影响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查看答案

中国珠算萌于商周,始于秦汉,目前发现的最早用来计算的圆珠便是西周时期的陶丸。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珠算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发挥作用,曾创造了不少奇迹,比如在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时,科学家们甚至借助珠算协助计算机准确得到了相关重要数据。经过我国长达5年的不懈努力,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具有1800年历史的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珠算被取消。对于珠算的没落,有人觉得可惜,建议让珠算回归小学课堂。理由是打算盘有利于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智力潜能、思维敏感度和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大脑发育。有人则表示反对,认为珠算是一种过时的计算工具,从应用上来说,计算器比算盘更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况且,重学珠算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未必乐于接受。

请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阐明珠算回归小学课堂理由。(6分)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化的身影在哪里?不能说这一百多年中国没有文化创造和积累,但与古代中国的灿烂文化相比,与同时期世界文化的蔚为大观相比,我们的分量确实还不够厚重。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梦,我们应该(   

①在实践基础上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②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

③恢复民族自信,全面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④做出正确选择,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和开拓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3年央视春晚,歌曲《春暖花开》舞美视频影像一出,就引得年轻人一阵欢呼,加上那英洋气的唱腔、温暖的旋律,征服了许多观众的心。该节目的亮点在于富有立体感、震撼力,同时结合当下较火的3D影视题材,很容易引发年轻人的共鸣。这一现象启示我们(  

A.文化创新的立足点在于满足人们更多的需要

B.实现文化创新必须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

C.文化创新不仅需要继承还需要融入时代元素

D.文化创新需要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查看答案

2013年阳春三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礼物,是一幅由南通沈寿艺术馆特别绣制的国礼《普京总统肖像》,让普京总统惊喜不已。回答题。

1.沈绣是清末刺绣艺术大师沈寿吸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明与暗的绘画理念,革新中国传统刺绣针法和色线用法而独创的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仿真绣技艺,开创了中国刺绣艺术的一代新风,在刺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材料表明,文化创新的过程是(  

①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②开展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的过程

③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④坚持“西学为本、中学为用”的文化融合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沈寿的上述做法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新需要(  

①摒弃传统文化,积极推进创新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抵制外来文化,突出民族特色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