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2013年的情况,我国一个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将会增加1万多元。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吸纳1000多万农村人进入城镇生活,进而带动1000多亿的消费需求,促进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材料二:我国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必须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经过多年努力,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3.7%,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同时,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还出现了“造城”运动、农民“被上楼”等现象。有鉴于此,2013年3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指出,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观点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状况。(10分)
目前国务院部门职责分工不尽合理,存在不少职责交叉、资源分散的问题,若长期得不到解决,会严重影响行政效率和政府权威。2013年3月1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方案指出,将现国家海洋局及其中国海监、公安部边防海警、农业部中国渔政、海关总署海上缉私警察的队伍和职责整合,重新组建国家海洋局,由国土资源部管理。此次改革符合“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同时也是对海洋争端频发的一个回应。改革后,客观上有利于解决我国现行海上执法力量分散,重复检查、重复建设等问题,提高海洋执法力度和效率,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更好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结合材料,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如何发挥意识的作用的。(10分)
受复杂月面环境的影响,中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的机构控制出现异常。虽经地面科研人员的检修,“玉兔号”月球车已全面苏醒,但是机构控制异常的原因仍有待进一步排查。这表明:( )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对于客观事物的联系人们无能为力
③自在事物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下边漫画《打“气”》意在告诉我们:( )

①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③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要尊重规律、创造规律
④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应该树立信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世上有各种各样的人,有人喜好月圆,有人爱百鸟争鸣,有人好断鸿零雁,也有人偏喜欢残荷败柳,一弯瘦月。后两者被人称为喜欢“缺憾美”。但要知道,弯月本身已怀抱着未来的圆满;断鸿零雁更能深切体会百鸟争鸣的可贵;残荷败柳的前身,难道不是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致?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
①事物都是有缺憾的,唯有缺憾,才显其丰富多彩;
②审美观因人而异,具有多样化特征;
③“缺憾美”的感觉源自人们的主观想象;
④“缺憾美”与“完美”存在着联系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月8日,《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发布。《意见》还提出要推动东北地区与环渤海、京津冀地区统筹规划,融合发展。完善东北四省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大力推进东北地区内部次区域合作。对此,以下认识错误的是:( )
A.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B.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统筹全局
C.要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D.要重视部分的作用,以推动整体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