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题:2013年10月28日袁隆平到武汉大学做了题为《我的中国梦》的讲座。 镜...

材料题:2013年10月28日袁隆平到武汉大学做了题为《我的中国梦》的讲座。

镜头一袁隆平提到他的“两个梦”: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梦见试验田的超级杂交稻,长得比高粱还高,他和同事们都可以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中国杂交稻在国外推广的面积是520万公顷,假如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稻田种上中国超级稻,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4亿至5亿人。为了实现这两个梦,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全力以赴。

镜头二谈到民众对转基因话题的争议,袁隆平认为,在没有实验结果作为根据的前提下,将转基因用于主粮生产是要慎重的。赞成转基因的,是用小白鼠做的实验,可是小白鼠和人能一样吗?他们有人类食用转基因的实验结果吗?这种结果的不确定性还有待于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为了不影响生育和下一代的健康,转基因对性能力和遗传性的影响是需要实验证明的。

(1)镜头一中袁隆平的“中国梦”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10分)

(2)用实践的相关知识,说明镜头二中袁隆平的观点的正确性。(10分)

 

(1)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3分)为了实现两个梦想,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1分)两个梦想的提出体现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1分)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梦想的实现可以多养活4亿至5亿人。(2分) ③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为了实现两个梦想,他和他的团队正在全力以赴。(2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经过实验才能知道能否将转基因用于主粮生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结果的不确定性应该还有待于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转基因对性能力和遗传性的影响是需要实验证明的。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对转基因的探索是为了不影响生育和下一代的健康。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镜头一中袁隆平的“中国梦”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属于如何体现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时,要从能动的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和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三个角度回答即可。第二问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从四个方面回答,注意和材料的结合。 (2)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镜头二中袁隆平的观点的正确性,属于说明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时,首先要注意本题设问中的知识限定是“用实践的相关知识”;其次要明确的是材料中袁隆平的观点是“没有实验结果作为根据的前提下,将转基因用于主粮生产是要慎重的……”的观点。明确了这两点之后,考生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四个角度进行分别说明即可。 考点:意识的能动作、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神十的空中课堂上,宇航员把在地球上司空见惯的物理现象和经过验证的物理实验摆到了失重的太空中进行演示,却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结果,甚至出现了地面上难以见到的景观,让人大开眼界。这生动的一课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B.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

C.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D.实践目的是获得正确认识

 

查看答案

幸福问题是人生哲学中重要的问题。有人说,“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把物质生活条件和维持德行的条件划上等号,是形而上学观点

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和不现实的

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夸大了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科幻小说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主要描写想象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在当代的西方世界,科幻小说是最受人们欢迎的通俗读物之一。科幻小说的产生和发展说明了(   )

凭空产生的意识形式同样具有主动创造性

借助想象力产生的文学体裁更受读者欢迎

认识主体对客观的反映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幻想的意识形式同样是对现实能动的反映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某地铁站为残疾人开辟了绿色通道,但工作人员却要求双臂残疾的人必须亲自出示残疾证才能通过,还振振有词地说:“看证不看人。”漫画《看证不看人》讽刺了(   )

满分5 manfen5.com

忽视矛盾特殊性的形而上学观点

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为中心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否定意识能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时间都去哪了》之所以引起大家的共鸣,是因为它揭示了(   )

A.发展具有普遍性    B.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认识具有无限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