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让人民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让人民活得更有尊严。中共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我国民本思想在春秋时期就产生了,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

1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6

材料 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2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其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特征。5

 

(1)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②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 (2)①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③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题目类型观点评析类。解读设问和材料,题中观点“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涉及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同时要注意观点评析类题目,既要分析其合理之处,又要分析其不合理之处。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就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其政治运用的目的就是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结合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之间的关系,对应上述理论进行分析。 (2)本题知识限定明确,中华文化特征,题目类型体现类。关于中华文化的特征,教材有明确理论表述,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体现类的题目要对材料进行具体分析,对应上述理论,具体即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中华文化的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1年初,随着“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国家 的热播,“中国形象”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话题——文化是国家形象的灵魂

文化在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中发挥这重要作用,如蕴含着团圆、和谐理念的中国春节,日益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孔子学院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创新成就赢得了世界赞誉----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提升了国家形象,增强了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9

 

查看答案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 “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 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查看答案

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查看答案

《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查看答案

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