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

当前,一些外国用户在接受中国品牌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障碍,有人认为,语言、品牌故事等文化因素难以为外国用户所理解和认同是一个重要原因。2013年11月,第七届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在武汉举行。来自中、美、澳、法、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就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如何跨越国别、语言鸿沟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观点一文化是有边界的,成长于不同文化场域的人相遇,可能由于民族文化、宗教、观念、语言等因素产生交流阵碍、冲突。

观点二只有立足于本国地方性的跨文化经验,形成对自身问题的理解、理论的提升,才可以与世界的不同文化时话。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就如何实现跨文化传播与交流发表你的观点。11分

 

(1)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因素不同导致的文化具有差异性和冲突,因此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2分) (2)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应尊重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3分) (3)在文化传播与交流中,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分) (4)要通过教育、商贸等多种途径和方式积极进行文化传播与交流。(2分) (5)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交流中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加快文化交流。(2分) 【解析】 试题分析:作答时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文化生活的角度,答题范围指向不明,需认真阅读并分析材料和设问,从材料和设问中获取有效信息,落脚点是实现跨文化传播与交流,由此可以推导出,本题主要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角度进行组织答案,可以从以下角度组织答案,文化传播与交流中应遵循的原则,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等,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传播与交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众传媒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4年春节期间,“家风”这个似已淡出视野多年的词语,成了最“火”的公众话题。打开电视看家风,亲友聚会谈家风,论坛发帖晒家风……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节目迅速唤起了人们对一个家庭精神传统的思考。

请运用文化传承的知识,完成下表。15分

观点

体现的道理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不管如何,诚信、正直、勤奋等核心的价值观念应被长久坚守。

(1)

社会在发展,家风可以注入新的元素和时代精神。丰富家风文化的内涵,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2)

传统的家风强调长幼尊卑的秩序和礼节,但将这些礼节苛求后辈都做到,则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

(3)

向上、向善的家风,于家庭、于个人都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好的家风也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4)

家风是最基本的教育,对人们世界观、人生观、道德修养影响是全方位的。

(5)

 

 

查看答案

所谓正能量,是一切给与人向上,给予人希望和追求,使人行动的动力和感情。当今之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呼唤正能量,恪尽职守的好司机吴斌,舍身救学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勇救女童的“托举哥”周冲,舍己救人的李博亚。种种感动人物,为我们树立道德标杆和价值方向,为社会的正能量鼓与呼。提升个人素质、建筑精神高地,寻找并释放社会正能量,学习我们身边的好人一直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主流。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寻求并释放社会正能量”的依据。12分

 

查看答案

甲商品的价格每下降10个单位,需求增加15个单位乙商品的价格每下降10个单位,需求增加5个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乙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如果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则更适合扩大甲商品的生产

如果整体经济不景气,则乙商品的生产会先受到冲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

消费者总是想用同样多的货币买到更多的商品。但从长远来看,物价持续下降、通货紧缩却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因为这会导致 

A.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居民购买力下降→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萎缩

B.社会投资减少→生产萎缩→失业率上升→经济衰退

C.生活资料价格下降→居民购买力上升→居民消费需求增加→物价上涨

D.生产资料价格下降→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经济过热

 

查看答案

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生,下列表述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有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下跌,赴美留学费用一般会降低

猪饲料价格上涨,会使猪肉价格下降

成都至西安的高铁即将开通,成都飞西安航班的客流量可能上升

④气候反常蔬菜长势受影响,蔬菜价格可能上涨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