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由此可见( )
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只要消费就能够进一步扩大内需
④培育消费热点会决定生产发展状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支付宝”依托网上银行业务,正成为人们网络购物中在线支付的主要选择。这说明( )
①信用工具本质上是一般等价物
②电子货币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③信用工具可实现转账结算功能
④网络购物就是贷款消费的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下列物品中不属于商品的有( )
①居民使用的自来水
②买来送给别人的钢笔
③2014年3月8日某商店为迎接“三八”妇女节降价销售的护肤品
④某农民从菜园里收回来自己吃的蔬菜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荷马史诗》中提到,长发的希腊人卖酒,有的人用青铜去换,有的人用铁去换,有的人用牛或牛皮去换,有的人用奴隶去换。但是,这种物物交换往往不能成功,因为卖酒的人并不需要对方的商品。因此,在物物交换的长期实践中( )
A.货币就产生了
B.等价物就产生了
C.一般等价物就产生了
D.充当交换媒介的贝壳、布帛就出现了
2014年7月,第十一届长春汽博会期间,小张看中了一辆标价为10.6万元的轿车,经过讨价还价后,用9.8万元买下了该车。在上述材料中( )
①10.6万元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②9.8 万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③10.6万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是现实的货币
④9.8 万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是现实的货币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下材料摘自某大学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材料一 总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800元之间,而饮食方面支出居于350~450元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
材料二 大多数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少数大学生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个性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
材料三 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行,有的同学情愿意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1)结合材料一,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作出分析。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3)大学生应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