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2014年3月24日,习近平参加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

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2014年3月24日,习近平参加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强调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使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进一步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有人说:“维护民族团结就能进一步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请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说法。11分)

 

该观点是片面的(或者不科学、不合理)(1分) ①民族团结、民族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因此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分) 此外,为了进一步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②坚持和完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2分) ③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2分) ④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2分) ⑤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分) ⑥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2分) ⑦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民当家做主。(2分)(以上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是辨析题,学生对题中观点要全面、辩证的认识和分析,指出其观点的合理之处与不科学之处,并运用所学原理进行阐释。题中观点看到了维护民族团结对构建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性,但夸大了民族团结的作用,除了要坚持民族团结外,还需要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构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实现这一伟大梦想,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又围绕这一核心目标系统地设计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目标体系,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要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要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宗旨意识、使命意识和忧患意识,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

结合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领导人民实现“中国梦”?6分)

 

查看答案

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征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这说明     )

①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正在从冲突对立走向趋同一致  

②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     

③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是推动和平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我国始终不渝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由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加上极端气候及病虫害所带来的粮食减产,目前全球有约10亿人在挨饿,数以百万计的人陷入更深的贫困,世界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可见      )

A.世界各国面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B.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

C.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D.全球发展最突出问题是粮食安全问题

 

查看答案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先后出访东南亚,积极推进中国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聚焦经济发展,深化战略互信。这体现出的政治生活道理是      )

A.维护国家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B.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D.加强同周边国家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查看答案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协和万邦,成为中国外交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应对这一挑战需要我国       )

①既维护自身利益,又尊重其他国家合理关切  

②把维护各国共同利益作为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③尊重别国人民选择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生活方式  

④以合作全面取代竞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