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材料一:2002年12月12日,由于美国政府当月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朝鲜政府决定...

材料一:2002年12月12日,由于美国政府当月停止向朝鲜提供重油,朝鲜政府决定解除对核计则,参与解决划的冻结,重新启用了电力生产的核设施。2003年5月10日,朝鲜政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声明同时强调,朝鲜无意开发核武器,其现阶段的核活动仅限于电力生产这样的和平目的。由此朝鲜核问题再度引起包括中国、韩国、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美国总统布什强调美国决不接受朝鲜所采取的行动,但仍愿意通过对话解决朝鲜核问题。

材料二:2003年8月、2004年2月、2004年6月,有关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议先后在北京举行。围绕朝鲜核问题,我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确保朝鲜半岛无核化,同时也应解决朝鲜提出来的安全关切,途径只有对话与和谈,唯此才能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

材料三:2004年4月19日至21日,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防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日对中国进行了非正式访问。两党两国领导人就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双方对北京三方会谈和两轮六方会谈取得的积极成果给予充分肯定,一致同意继续坚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核问题的立场,继续共同推进六方会谈进程,为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最终和平解决做出贡献。

(1)请运用政治学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正确解决朝鲜核问题。(4分)

(2)我国在朝鲜核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怎样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的?(4分)

(3)六方朝鲜核问题会谈是由中国倡导并推动的,中国为什么要这样做?(4分)

(4)三次会议的成功举行说明了什么?有何意义?(4分)

 

(1)①《联合国宪章》规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停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对话是解决朝鲜按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②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制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应当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 (2)①根据朝鲜核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②主张朝鲜丰岛实现无核化,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目标。③提出应解决朝鲜提出来的安全关切,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等基本准则。 (3)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宗旨。中国倡导并推动六方会谈正是维护世界和平而努力。朝鲜半岛的稳定,关系到中国的安全和利益,所以中国要这样做。②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理应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4)①会谈的成功举行说明与会各方对中国的信任,中国拥有较高的国际地位。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和平,求发展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③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朝鲜半岛的稳定与安全,符合“六方”的共同利益,正是这种共同利益使六方的手握在了一起。④会谈的成功,对有效防止核扩散,实现朝鲜半岛的稳定与安全有重大意义;对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安全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解析】 试题分析:(1)“如何做”型简答题是需要解释为什么、怎么办。所以其答题要求先摆出相关的理论依据,然后结合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或措施。设问是回答如何正确解决朝鲜核问题,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联合国宪章》规定、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等知识点来展开。 (2)如何体现”型简答题是需要回答体现什么原理观点,是如何体现的。其答题要求是:一般摆出理论依据,二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论证。本题从政治生活的角度,从我国的外交政策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从我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去说明。 (3)“为什么”型简答题的答题要求,要分析问题的原因、作用、意义或依据。设问是回答六方朝鲜核问题会谈是由中国倡导并推动的,中国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理应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等知识点来展开。 (4)本题是依据题中设问展开充分论述的一种题型。答案要求论点精辟,论证充分(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充分说明论点)。主要考查考生阅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本题从政治生活的角度,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从会谈的成功举行说明中国拥有较高的国际地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国际关系,会谈的成功,对有效防止核扩散,实现朝鲜半岛的稳定与安全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安全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去说明。 考点: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点。主要是国际关系及决定性因素、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当今时代的主题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4年4月28日,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在上海说,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奉行多边主义,有利于共同应对挑战,符合各方利益,中国愿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加强联合国作用做出不懈努力。

(1)联合国在当代国际社会中起着哪些重大作用?(4分)

(2)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如何?(4分)

 

查看答案

2004年5月17日,第五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总务委员会做出决定,拒绝将所罗门群岛等少数国家提出的“邀请台湾作为观察员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提案列入大会议程。自1997年以来,台湾当局唆使其所谓“邦交国”每年向世界卫生大会提出涉台提案,但均遭大会拒绝。

(1)台湾当局唆使少数国家向世界卫生大会搞涉台提案的本质是什么?(3分)

(2)涉台提案均遭拒绝说明了什么?(5分)

 

查看答案

在2003年10月印尼巴厘岛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全面介绍了我国致力于“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这是我国领导人对党的十六大确定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重要方针的第一次具体阐述,是对近年来我国周边外交实践新的概括和总结,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睦邻外交政策的内涵。

(1)温总理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点?(6分)

(2)我国致力于上述周边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恐怖主义是危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一大公害,中国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并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中国已参加了绝大多数国际反恐公约,签署了《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上海公约》。中国主张联合国和安理会应在国际反恐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针对恐怖主义和军事行动应目标明确,避免伤及无辜;一切行动应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这有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的长远利益。

(1)我国对恐怖主义的态度主要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基本点?(4分)

(2)我国赞成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为什么又反对企图绕开联合国而单独行动?(4分)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形式的区域、次区域合作不断涌现,已逐渐形成了宽领域、多层次、广支点、官民并举的良好态势。中国积极参与了上海合作组织的筹建以及“10+3”的过程,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率先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据此回答题。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种形式的合作不断涌现,这表明

A、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B国家力量是国家关系的决定因素

C、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D、经济利益是最根本的利益

2.从上述中国积极主动的举措可以看出

A、中国主张国际政治多极化                     

B、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C、我国主张建立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D、国家利益是制定我国对外政策的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