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某校高一某班开展了以“环保在行动,你我共参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话题一: 献计策
2013年入冬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再次引发了公众对空气质量的关注。面对当前的环境污染,一地或一人很难“独善其身”。政府、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每个公民也要行动起来,少开车、少用一次性物品,积招参与社区环保活动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湛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
(1)运用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谈谈公民在治理环境污染中应如何作为。(9分)
话题二:抓落实
目前,我国石油消费超过了GDP增速,能源消费增速过快,对能源生产带来巨大压力。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与中国西北边疆接壤,被誉为21世纪的“世界能源供应基地”,独特的地缘能源优势以及中国与中亚国家良好的政治经济关系是中国开展中亚能源外交的现实基础。在与中亚的能源外交中,中国需要充分考虑和体会弱小的中亚国家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相处的感受和需要,坚持“以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方针来处理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外交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与周边国家开展能源外交的正确性。(8分)
习近平在中法建交 50 周年纪念大会上说:“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脚子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现在,中国这头狮子己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表明:
①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不是威胁 ②中国主导国际秩序朝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③中国人民珍惜和平,希望同各国加强结盟 ④互尊互信是巩固中法友好关系的政治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截止2013年9月,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亚五国当中,已有四个国家成为中国的战略伙伴,中国在中亚的战略目标是“同中亚国家一道,不断增进互信、巩固友好、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对地区的和平和发展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②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
③中国在中亚的战略目标符合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④有利于中国加强同中亚各国的合作,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据外媒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地时间19日称,目前美国已经与马来西亚政府密切合作,美国将会把搜索失联的马航MH370客机视为美国“首要任务”,并将投入一切资源。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①美国的国家利益决定了这一“首要任务”的确定
②霸权主义是马航MH370客机搜救工作的严重障碍
③美国与马来西亚间的合作实质上是一种利益驱动
④美国强大的综合国力决定美国必定参与搜救行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老不信”,“你信不信”,“反正大家都不信”了,这是对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网络体诠释”。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政府公信力存在不足和下降趋势,近来一些社会公共事件中的舆论反应和一些舆情机构的调查都证明了这一点。提高公信力要求政府:
①加强立法工作,坚持依法执政 ②坚持以人为本,为全体公民谋福利
③认真行使职能,坚持依法行政 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坚持廉洁奉公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某班将开展“我的中国梦:中国与世界”主题班会。姚鑫同学准备发言的内容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积极推动与亚洲和世界范围的地区合作。中国同周边国家贸易额由1000多亿美元增至1.3万亿美元,已成为众多周边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重要投资来源地。中国同亚洲和世界的利益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姚鑫同学发言题目的是:
A.顺应激流 共担责任 B.亲仁善邻 合作共赢
C.共克时艰 开放包容 D.求同存异 增进互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