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16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2013年10月11日晚打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

16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2013年10月11日晚打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艺术团体带来的百余台精彩演出集中亮相,展示不同地域、多民族特色文化。参演作品中,戏曲涉及27个剧种,除京剧、昆曲、秦腔、越剧等传统大剧种外,还包括五音戏、平调落子、锡剧、汉剧等地方剧中。其中,戏曲现代戏19台,占全部戏曲作品的43.1%,显示出民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在音乐、舞蹈、杂技类作品中,呈现出创新、融合、多元的态势。

山东省杂技团参评文华奖的杂技剧《聊斋遗梦》在绚丽灯光打造的魔幻世界中,用高超的杂技表演向观众讲述一段“狐仙”与“书生”的爱情姻缘。舞台之下,叫好声、惊呼声和掌声阵阵。

本届艺术节继续举办交易会,国内几百个演艺机构齐上阵,推介展演各自精品项目。搭建演交会平台,让各类演艺剧目走向市场,参与竞争,使全国的观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

依据材料,利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保持民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1)尊重文化多样性,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4分)不同区域、多民族文化必须求同存异,相互借鉴、交流融合。(2分) (2)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4分) (3)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分)增强全民族文化的创造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2分)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变革文化传播的方式,促进文化发展。(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要准确理解和解读问题,原理的指向性明确,“如何”表明该题需要回答措施,结合原理的知识范围可以大致判断,该题需要回答文化创新的途径这个知识点,从根本途径、基本途径、主体等方面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分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均匀”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建国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分享财富,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今天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

1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什么文化形式?简述这种形式的作用。5分

2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这种传统文化。14分

 

查看答案

2013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国家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第四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本届非遗节的主题为:人人都是文化传承人。非遗保护有利于   

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展现文化的多样性 ②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③彰显中华民族精神,促进民族文化趋同 ④展示民族优秀文化,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甜粽子、咸粽子哪个更正宗?”是2013年端午期间网友的热议话题之一。总的来说,南方人更偏爱咸粽子,北方人则青睐甜粽子。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   

A.区域性          B.独特性         C.整体性             D.民族性

 

查看答案

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东盟时倡议将2014年确定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今后3到5年,中国将向东盟国家提供1.5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中国、东盟双方在文化交流中要实现共赢,应该   

A.平等交流、和睦共处,认同外来文化     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汲取外来文化       

C.求同存异、相互借鉴,维护文化多样性   D.取长补短、积极创新,弘扬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俗语说:“沧海不遗点滴,始能成其大;泰岱不弃拳石,始能成其高。”该俗语一定意义上揭示了中国文化绵延不绝的原因,这主要表现为中华文化   

A.求同存异      B.兼收并蓄      C.推陈出新      D.博大精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