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无法回避且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材料一...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无法回避且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市场地位的认识逐渐发生变化。

时间

对市场地位的认识

作用和意义

党的十二大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四大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

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

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

十八届三中全会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认识论知识,分析材料一所蕴含的哲学道理。9分

 

材料二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此有同学认为:在资源配置上,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缺一不可、同等重要。

2请运用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对该同学的观点予以评析。8分

 

(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动我国对市场地位认识的深化。(3分)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或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对市场经济地位认识的深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3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国对市场经济地位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3分)(若答“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亦可)。 (2)①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资源配置中政府和市场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双方,题目观点认为二者缺一不可,坚持了两点论。(4分) ②每一矛盾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题目观点没有认识到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忽视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犯了形而上学均衡论的错误。(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的知识限定是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设问指向是分析说明材料一。考生在回答时可以从首先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的角度分析说明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动我国对市场地位认识的深化;其次可以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的角度分析说明深化对市场地位的认识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实践的发展。也可以从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分析说明。再次可以从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对市场地位认识的深化,推动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最后可以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的角度分析说明。 (2)本题的设问限定比较小,只要求使用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设问的指向是对材料中学生“资源配置上,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缺一不可、同等重要”的观点进行评析。考生在回答时,首先说明,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主导地位,规定着事物的性质,因此我们要着重把握主流,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因此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材料中的观点没有看到这一点。其次要说明次要方面影响着事物的性质,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支流。所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加钱国家的宏观调控,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考点:本题考查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的知识;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民族因梦想兴盛国家因梦想富强人生因梦想精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0年,上海人陆士瑕在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记载了一个神奇的梦,梦中主人公随时光穿梭,看到“万国博览会”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方便市民参观,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工厂中的机器有鬼斧神工之妙,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汉语成了世界通用的流行语言……最后梦中人一跤跌醒,却言道:休说是梦,到那时,真有这景象也未可知。”

1920年,孙中山先生完成《建国方略》一书,书中提出了修建三峡水利、建设高原铁路系统……等宏伟设想,描绘了“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以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的愿景。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1用意识能动性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9

材料二:某校高二1班结合班级为灾区募捐义卖活动,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同学们在班会课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张同学:我们为灾区捐款,就是要“没有阴霾,喜欢你笑。”

王同学:我为生活在一个团结友善的集体中感到温暖,“梦想在一起,从来不孤单。”

袁同学:“我努力,我自豪!”我手有残疾,你们只看到了我演出时的帅气,却不知我付出了多少辛酸的汗水。                                                         

2结合材料二,运用“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谈谈带给我们的启示?12分

 

查看答案

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国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结合材料,说明党把群众路线作为“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6

 

查看答案

调查显示,中国人年均读书量为4.5册,日本为40册,以色列为64册,目前很多国家都已对阅读进行立法,如美国《卓越阅读法》,韩国《读书振兴法》等。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全民阅读战略写入党的政治报告,据报道,我国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阅读立法”在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我国国民阅读水平。反对者则称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你支持哪一方?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阐明你支持的理由。8

 

查看答案

现代社会,流言、谣言借助网络迅速传播。“流言止于智者”,要不被流言和谣言捉弄,首先需要对它们进行科学鉴别。从哲学角度看,这里的“智者”首先是指

A.善于用理性论证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人

B.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思考问题的人

C.坚持用自己的价值观做出价值选择的人

D.坚持用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分析问题的人

 

查看答案

多年来,我国不断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起推行“一对夫妻生育一胎子女”;本世纪初又开始实行“双独二胎”;随着我国生育率走低、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2014年又过渡到“单独二胎”。这表明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③政策制定要坚持与社会实际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调整政策的前提和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