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控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流入城市,缓解城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控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流入城市,缓解城市中粮食供求矛盾和城镇住房、交通、就医的压力,中国在1958年颁布了《户口登记条例》。 伴随着户籍不同带来的城乡“同命不同价”、“同工不同酬”,不同地区户籍附带的教育、医疗、就业福利等户籍歧视现象的出现,人们认识到原有的户籍制度设计存在许多不足。有些专家提出应取消农业户口,统一登记城市户口,但福建、广东地区等试点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只改变“户籍标签”而不改变户口背后附带的利益差别,户籍改革将是一纸空谈。为了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人们对户籍改革的思考在不断深入。

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知识,分析人们对我国户籍制度的认识过程。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们对户籍制度的认识来源于生活实践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行户籍制度带来的户籍歧视等问题推动着人们对原有户籍制度认识的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广东、福建的实践证明,只改变户籍标签而不改变户籍附带利益的理论是行不通的。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人们加深对户籍制度改革的认识,目的是为了能够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实践决定认识的知识分析人们对我国户籍制度的认识过程。本题的切口小,直接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基础的表现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学生要通过分析材料中人们对我国户籍制度的认识来阐明实践决定认识。题中材料“人们对户籍制度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题中材料“实行户籍制度带来的户籍歧视等问题推动着人们对原有户籍制度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题中材料“广东、福建的实践证明,只改变户籍标签而不改变户籍附带利益的理论是行不通的”,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题中材料“人们加深对户籍制度改革的认识,目的是为了能够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相关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第四届国道德模范李成环是名热心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她始终把帮助他人当成自己大的快乐。2012年11月在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关爱孤残儿童返回途中,不幸遇难,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震撼人心的道德之美。这表明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社会实践的水平是人们价值选择的基础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时因人而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中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从哲学上说明了  

A.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规律是客观的,能被人们改变

 

查看答案

诚信中学生的道德实践直接丰富了人们的道德想象对社会道德的全面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道德自信,人们的道德想象又影响着社会道德风貌。这说明    

A.道德实践是道德想象的基础            B.道德自信决定社会道德风貌

C.社会道德风貌因道德想象而发展        D.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查看答案

马航MH370在2014年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自马航MH370航班失去联系后,国内许多媒体将大量的精力用在了煽情和发布心灵鸡汤上,三小时一煽情,五小时一鸡汤,在事件发生的48小时内,一直在无休无止的“呼唤、等待”,最终引起了公众生理上的不适应。从哲学上看,新闻媒体的问题出在   

①心灵鸡汤本质上是一种“阿Q精神                 ②没有抓住事件的主要方面

③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人们的需求                 ④没有把握主要矛盾抓住关键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有人将“1365=1”、“l.01365=37.8”和“l 02”’=1377.4”这组等式解读为:只要你每天比别人多努力一点,你就会比别人走得更远。这启示我们   

①坚持在曲折中前进                                 ②必须抓住时机促成飞跃

③必须注重量的积累                                 ④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