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战略目标。1954年,从“摆脱...

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战略目标。1954年,从“摆脱落后和贫困”的实际出发,首次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深入认识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继承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针对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大量剩余农业人口、效率不高的传统工业等实际,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这些内涵不同的目标彰显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其后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改革方面已成共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宣言书、动员令,表达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与信心。“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断的依据。10

 

①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分) ②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分)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的始终,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3分) ④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辩证法的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创新的,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立足实践,树立创新意识。(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战略目标为背景材料,考查“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一论断的依据,结合材料,联系唯物辩证,可从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看问题,用事物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立足实践,树立创新意识等角度去考虑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矛盾和辩证的否定等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婚礼备受年轻人的重视。有人用豪华车队迎亲,以奢侈喜宴祝贺;而更多新人则选择了利用传统婚礼礼仪举办自己的婚礼。这种传统婚礼礼仪既时尚又节俭,还让现代的城市人目睹了久违的传统婚礼场面,很有意义。

材料二 前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留住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但我们又必须赋予她新的时代精神。

从文化继承的角度分析我们应当如何留住“祖先的记忆”和“民族的根” ?8

 

查看答案

12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对此,中国政府严正声明,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6

2依据我国的外交政策,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当前复杂的中日关系6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关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中提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社会和谐稳定。”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需要做加、减法,即增收减负。                                                         

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政府做好“增收减负”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

 

查看答案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子女赡养负担加重,为适应人口发展新形势,党中央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完善,启动实施 “单独两孩”政策。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①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并促进其发展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

③完善上层建筑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基础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