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对太空的探索,再到“天宫一号”的发射,太空将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说明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帆风顺的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④实践决定认识,认识是实践的目的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C.存在决定思维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几十年的发展道路,使我们逐渐认识到了粗放型经营的不可持续性,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十二五”规划更要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重点任务。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哲学是给人智慧的科学
B.哲学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C.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实践
D.哲学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苏格拉底曾经和美诺一起讨论什么是“美德”。美诺讲了男人的美德是什么,女人的美德是什么,老人和青年人的美德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学的回答。由此可见,哲学的特点是
A.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B.哲学是现成的知识,可以随意接受和套用
C.揭示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D.哲学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特定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对生活与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B.哲学源于实践活动
C.哲学是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