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哲学家不是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

“哲学家不是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会集中在哲学思想里”这说明(   )

A.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真正的哲学都是一定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

C.真正的哲学都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D.真正的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 【解析】 试题分析: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A说法正确;BD与题意不符;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说法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也就是追求真理的过程。我们可以用纸折叠的方式来检验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不管我们以前有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它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实践中获得了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真理性的认识。

1通过阅读此则材料,我们如何理解真理的含义及客观性?

材料二  我们知道了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19世纪初,德国数学家指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由此,人们关于空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我们在地球仪上随意选择三点构成三角形直观感悟内角之和的情况。可以看到赤道、经线90度和0度经线构成270度的角。

2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这一认识是否表明在平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就不再是真理了呢?为什么?

材料三   随着农林畜牧业的发展、土地丈量和利用的增多,使人们逐渐确立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的认识。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球面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一认识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 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提出: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

3综合三则材料,关于三角形的内角之和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

4这个过程受到了什么因素的制约?

 

查看答案

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建设,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切实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期盼的重要课题。十八大报告中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论述,不仅充分肯定了已经取得的成绩,而且为今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明了方向。“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已经成为统筹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有效机制,网格工作力量已经成为人民参与、维护人民自身利益的有效举措。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知识,说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哲学依据。12分

 

查看答案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充分把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又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的不利因素,不断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请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点的哪些内容?18分

 

查看答案

“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 回答小题。

1.网民期待:不再有毒胶囊、速生鸡等问题发生,从源头上维护百姓健康。政府回应: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对网民回应所体现的政府工作思路是

把客观实际作为行动的出发点              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价值追求

把正确意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把网民意见作为正确价值判断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习近平同志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同成长进步的机会。”这说明

A.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B.只要生逢盛世,人人可以梦想成真

C.社会对个人理想、价值的重视和尊重     

D.实现中国梦想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查看答案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我们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四分之一的国土持续雾霾、九成地下水遭污染、1.5亿亩耕地受重金属污染……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物质丰富不是生活质量的全部。这说明

A. 认识对实践有决定作用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