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市场上待售商品1000亿元,且这些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如果发行纸币800亿元时,有可能会出现的经济现象是( )
A.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B.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
C.外汇实际购买力提高 D.出现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现象
货币从本质上看是( )
A.一般等价物 B.价值符号 C.劳动产品D.交换价值
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
①农民自产自销的粮食 ②赠送同学的礼物
③向灾区发放援助物资 ④家庭用的自来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4年7月巴西世界杯足球决赛在德国与阿根廷之间进行,门票高达1.6万美元一张,小王花1.6万美元买了一张。这里分别体现了货币的职能有( )
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③支付手段 ④世界货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C.①④
2013年,M与N两国间的汇率为1:10, M国某产品国内售价为100元,2013年M国国内货币流通速度加快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价格将 ;且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2013年M国货币对N国贬值10%,则该商品2014年在N国的售价为 元。
A.下跌10%, 1222 元 B.上涨10%, 990元
C.下跌9.1%,881.2元 D.上涨11.1%,1000元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标语曾刷遍农村的大街小巷。但是近年来,“读书无用论”在部分农村地区死灰复燃。
有人认为:民众从投资角度衡量教育,得出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数据显示,一个本科生培养成本相当于一个农民35年纯收入。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育模式僵化、理念保守、管理失效,加之缺少科学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等,造成毕业生能力和水平日益贬值,无法满足就业市场需求。大学生薪金赶不上农民工,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脱节问题显现。极端例子是,仅约1/6的医学专业毕业生从事医疗工作。
实际上,学历与身价不能简单划等号,这是常识。所谓知识改变命运,往往不过是增加了人生向上的机会,而不是立竿见影的物质财富。
请结合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分析从“知识改变命运”到“新读书无用论”的变化。(9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