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电视屏幕上不少的广告语也充满哲学智慧。下列广告语中与“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的哲理相对应的是
A.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澳柯玛) B.品舍得酒,感悟智慧人生(舍得)
C.不走寻常路(美特斯邦威) D.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钙中钙)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从哲学上看,这种感悟说明了
A.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B.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
明朝诗人李拜先诗云:“诗到淡中才有味,人须短处去求长”。下列成语中与之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张冠李戴、良莠不分 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下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寒江雪柳月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这首诗蕴涵的主要哲学原理是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C.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实现伟大理想要一点一滴的做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平”。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①“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②“未病”与“已病”并不存在严格界限,治“未病”就是治“已病”
③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未病”向“已病”转变
④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和“已病”,提高治病的预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