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平”。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①“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②“未病”与“已病”并不存在严格界限,治“未病”就是治“已病”
③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避免“未病”向“已病”转变
④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和“已病”,提高治病的预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飞机涡轮发动机的发明者帕布斯·海恩提出了“海恩法则”:每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事物的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要关注事故发生的先兆和隐患
B.事物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
C.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不发生事故是绝对不可能的
D.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故发生总是有原因的
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具有不确定性
C.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整个世界就是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
《淮南子·说山训》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句话表明( )
A.事物内部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
B.人们不能否认和改变事物间的联系
C.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的
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时“以邻为壑”,大大降低了处理突发事件的协作与合作的效率。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②要注重事物的整体性,使部分以有序的方式形成整体
③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到部分
④在活动中应该有全局观念、整体观念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