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全党同志要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材料二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约问题是事关人的品德的问题,如果奢靡之风蔓延,必然破坏社会文化面貌,破坏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此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民间也掀起了一场“光盘行动”,倡议大家珍惜粮食,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材料三 35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改革,成就举世瞩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破解发展中的难题和风险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党的知识,谈谈党为什么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出合理建议。(12分)
(3)依据材料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阐释“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2分)
(16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1990—2010年广东省城镇化率与全国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城镇化率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率平均达到80%。
材料二 专家指出,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增的大量城镇人口将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农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简述城镇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12分)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西部大开发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 | 时期 | 重点 |
奠定基础 | 2001-2010年 | 调整结构,搞好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培育特色产业增长点。 |
加速发展 | 2010-2030年 | 巩固基础,培育特色,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专业区域布局升级。 |
全面推进现代化 | 2031-2050年 | 加快边远山区、农牧区开发,提高西部人民生产生活水平,全面缩小差距。 |
上述材料表明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B.不同事物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矛盾
C.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转化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其特殊性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这主要体现了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C.实践具有社会性D.实践具有历史性
下边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A.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完成的
B.真理是客观的
C.意识能动性是人们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
D.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
多读那些向你传递爱和真善美,传递博大精深、高尚道德和科学文化的书,你的生命一定浸透了书香,一定会成为熠熠生辉的发光体,能够创造文明和书写历史,能够引导、照耀、温暖别人和后人。这表明
A.人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
B.读书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修养
C.要在知识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
D.知识文化修养随着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而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