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

备注:1.“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区满特定时间(在中国为半年)的人口总数。(含户籍人口和非当地户籍人口)
2.2012年我国城镇化目标为52.6%,而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均在80%以上。
材料二:城镇化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研究表明,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将推动1300多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带动居民消费增长1.2个百分点。推进城镇化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相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推进城镇化将直接影响我国的产业空间布局和生产要素跨区域重组,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也将为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加速创新与应用普及带来广阔的空间,为“新型”城镇化奠定基础。
材料三:201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53.37%。但城镇化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迁徙的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障碍仍未彻底破除,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双向流动的机制急需健全,城镇化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破解都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攻坚。
(1)简要分析材料一中图表所包含的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新型”城镇化?(12分)
(3)结合材料三,请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破解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9分)
某中学高二某班的班级精神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你认为体现了下列哪些哲学道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 ②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具有一定的形而上学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行为学有这样一个公式:重要+重要…+重要=0。下列古语中与其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C.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D.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漫画《一哄而下去发财》体现的认识论的道理是

①只有正确揭示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才是真理
②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④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往往需要一个过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下列表述,不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A.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D.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2013年11月,中央电视台主办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此活动一经报道和刊载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这表明
①文化塑造人生 ②文化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
③文化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